做好中药发展“大文章” 端牢绿水青山“金饭碗”——商洛市柞水县以中药产业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9 08:10

商洛市柞水县位于秦岭腹地,生态优越,中药资源丰富,拥有野生中草药1192种。近年来,该县依托生态优势,推动中药产业从传统采挖向标准化种植转型,构建了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一、发展基础。柞水县气候温和,土壤弱酸性,水质优良,是多种中药材理想生长区。当地实施“四名战略”,强化“四大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企业,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二、主要举措。(一)政策科技双驱动。出台产业规划,提供种植补贴(种子每亩200元,种苗每亩400元)。建立研发中心,培育南五味子等4个主导品种,创新技术标准10项。开发中成药112个,衍生品80余种,盘龙七片等12个品牌全国知名。

(二)企业市场齐发力。发展订单种植4000亩,实行优价收购。培育电商主体10余家,设立5个收购点,年吞吐量3000吨,销售额超亿元,购销大户户均增收50余万元。

(三)产业融合促升级。打造康养产业体系,建成观光长廊5条、生产线19条。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重点项目12个,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实施成效。建成5个种植区和10个基地,发展合作社10个,形成7个优势品种种植带,总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31.43万吨。培育5家龙头企业,产品延伸至多个系列。中药材年加工能力3000吨,产值7.98亿元;医药产业集群产值27亿元,年纳税超8000万元。产业惠及农户2.19万户,带动1054户困难户户均增收3000元,创造岗位5000余个,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专家点评 欧阳志云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根基,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柞水县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产业,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品质、扩大规模、创建品牌,逐步形成了中药产业全产业链体系,让中药材依托好生态变成好产品,使中药材产业实现溢价增值。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