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不止于扩容 看陕西延安王瑶水库如何点“泥”成金
来源:西部网 2025-11-08 13:39

王瑶水库全景
11月7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延安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迎来关键性节点——马家沟、安渠两座堆泥库大坝正式完工投用。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困扰工程数年的“卡脖子”难题被成功破解,更意味着守护延安的“生命之库”按下了生态焕新的“加速键”。
“无处安放”的淤泥:黄土高原上的世界级难题

王瑶水库安渠堆泥库全景
王瑶水库,被誉为“延安生命之库”,其安危直接关系到下游60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420处革命旧址的永续保护。然而,历经数年运行,库区淤积严重,有效库容大幅缩减,防洪风险与日俱增。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扩容工程,其核心任务便是清除超过1600万立方米的淤泥,为水库“减负扩容”。
但清淤易,纳泥难。在“山多平地少”的黄土高原上,为如此巨量的淤泥寻找一个合适的“家”,成为了制约工程推进的最大瓶颈。“搞定淤泥堆放,就等于打通了工程推进的关键堵点。”中交天航局王瑶水库扩容工程项目经理刘太训道出了问题的核心。若按传统方式寻找平地堆存,将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
“依山建库,以坝纳泥”:中国智慧的创新方案

王瑶水库扩容工程施工全流程效果图
面对行业困境,项目团队没有蛮干,而是展现了高超的工程智慧,因地制宜地提出了 “依山建库、以坝纳泥” 的创新方案。他们巧妙地将目光投向水库周边的天然山谷,选定马家沟、安渠两处地形,筑坝成库,硬是在群山之间“无中生有”地造出了两座总纳泥量达600万立方米的巨型堆泥库。
这个容积相当于2400个标准游泳池的空间,足以容纳王瑶水库近60%的水下清淤量,一举解决了淤泥“放哪去”的核心难题。更具生态价值的是,这并非简单的废弃物填埋。这些库底淤泥经自然沉降和无害化处理后,富含有机物,将华丽转身为约1500亩高标准良田或林地,真正实现从“淤泥包袱”到“生态财富”的绿色蝶变,为黄土地增添一片新绿。
“零污染”跨越山海:科技利器赋能高效清淤

国内首艘全电驱可拆装大型环保绞吸船“浚川”在王瑶水库施工
解决了“终点”问题,“旅途”的挑战同样艰巨。如何将库底的淤泥高效、环保地输送到14公里外、53米高差之上的堆泥库?这需要一套强大的“搬运”系统。
项目团队专门调遣了国内首艘大功率可拆装环保绞吸船“浚川”号这艘“清淤利器”入场。它拥有500千瓦的强大绞刀,能轻松破碎深达25米的顽固淤积。为征服超长距离与超高落差,团队配套建设了三级全电驱动接力泵站,替代了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柴油机组。
通过三级泵站的精准加压,淤泥通过管道实现稳定输送,全过程做到 “零油耗、零污染、无泄漏”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6000吨。此外,一套船泵一体化的“智慧物联”系统,让疏浚船、泵站和大坝智能联动。操作人员只需在船上轻点屏幕,便能指挥全局,实现了“科技赋能清淤”的现代化施工场景。
筑牢安全屏障,守护革命圣地

王瑶水库效果图
随着两座堆泥库的投用,“浚川”船的清淤效能得到完全释放,日均清淤量可超过2万立方米。预计在未来8个月内,即可完成600万方的阶段性清淤任务。
待整个扩容工程全部完成后,王瑶水库将恢复超过1600万立方米的宝贵库容,防洪标准将得到质的飞跃。这座历经风雨的“延安生命之库”将重焕青春,不仅能更从容地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威胁,更将为下游的万家灯火和承载着中国革命记忆的420处旧址,筑牢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编辑:李佳津
审核:康乐群 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