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硕果满枝——第32届杨凌农高会圆满闭幕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30 08:37
一项项农业科技在这里亮相,一个个新品种在这里发布,一套套新模式在这里交融,一项项合作在这里达成。10月29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圆满落幕。
本届农高会集中展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成果,从智慧农机到生物育种,从数字农场到全链解决方案,现场“新”意奔涌,活力十足,创新成果丰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澎湃动能。
八方农科精英汇聚
在智能农机展区,巴基斯坦客商阿米尔对展出的无人机、无人微耕机等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些农机非常先进,我要多待几天和企业对接,争取达成合作协议。”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国际客商的心声。
杨凌农高会的影响力与专业度持续提升,吸引了全球农业领域的关注。开展首日,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出的DHA、香兰素、胡萝卜素等核心产品,在展出两小时内便引起俄罗斯客商安德烈的关注。“陕西在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经验和产业路径值得我们借鉴,这些产品正是我们目前急需的。”安德烈表示。
从“新朋友”纷纷入圈,到“老朋友”如期而至,一次次相聚见证了农高会国际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多次参会的伊朗展厅负责人迈赫迪坦言:“农高会为我们打开了中国西北市场的大门。我们的藏红花、开心果和无花果在中国特别受欢迎。”
渭南市澄城县交道镇樊家村党总支书记樊建武已是第五次参加农高会。他笑着说:“今年客商特别多,对我们的梨汁、梨膏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连续参会,我们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和科技新产品,全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创新成果集中涌现
如果说八方来客彰显了农高会的吸引力,那么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则展现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强劲动能。
省水务发展集团展区,自主创新成果构成最亮眼的风景线。“陕水务”仿生四足机器人续航能力达4.5小时,即使载重30公斤,仍能以4米每秒的速度高速移动,自主跨越复杂地形;国内首台大载重氢动力无人直升机,创新采用石墨烯稳定包覆固态储氢技术,可在-30℃极端低温下稳定作业。
10月26日,农高会举行“四新”成果集中发布会,现场发布了50项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宏鸣表示,这些成果涵盖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生产等关键领域,不仅科技含量高,还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转化前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刘典在成果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学校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陕单930”、苹果新品种“秦玉”和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乳用绵羊新品种“元生爱特奶绵羊”等一系列农业新品种,展现了学校在种业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在陕西照金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青砧”系列砧木引发关注。“这是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矮化苹果砧木,解决了我国苹果矮化栽培长期依赖国外砧木的问题。”公司市场部经理单旭阳介绍,使用“青砧”苗木可降低建园成本50%,节水70%以上。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白水县振华苹果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李君茹坦言本次参展收获良多:“我们的‘三瑞’苹果品质优良。短短几天,我就添加了100多位来自浙江、广州等地客商的微信。今年展会人流量明显大于往年,合作意向也更加明确。我们的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今年首次参展的内蒙古赛诺奶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羊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化胚胎工厂,年产能达30万枚胚胎。公司总经理马晓伟表示,企业已与杨凌本地企业达成合作,共建杨凌奶山羊种业创新区。
本届农高会通过一系列重磅签约和深度对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农高会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签约共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杨凌国家农高区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建设集科技创新、品种试验、新技术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综合体。
合作的火种在更广阔的领域点燃。10月26日举办的2025年全国龙头企业进陕西对接活动成效显著,现场签约食用油智能精炼等12个项目,总金额达6.45亿元。
同日举行的第32届农高会推介大会暨集中签约活动现场,61个重点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额162.3亿元,另有61个项目将在会后签约、总金额87.6亿元。这些项目涵盖种业、智慧农业、农文旅等领域,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实验室的创新突破,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应用,再到国际合作的纵深发展,本届农高会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了农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促成了多项实质性合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让合作共赢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记者 吴莎莎)
农高会期间
多场专题会议论坛举行
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7日,第三届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暨合成生物赋能农业科技论坛在杨凌举行。本次大会聚焦“合成生物赋能农业科技”核心主题,共探未来农业发展新路径。
在备受关注的嘉宾演讲环节,7位行业顶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合成生物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展开思想碰撞。
大会发布与推介环节同样亮点纷呈。榜多多首席研究员耿海荣发布《食物系统图谱报告》,并揭晓“榜多多年度系列榜单”,包括“未来农业TOP100”等六大榜单,为行业筛选出一批具备创新力与成长性的企业、园区及产品。
大会还举行了未来农业产业基金联合体新增成员入会仪式。丝路同辉基金、初华红樱投资、重庆三峡基金、河南创新投资集团、西安都市农投、勤智资本等6家创投机构入会。当天下午举办了生物合成技术赋能农业秸秆高值转化科技论坛和未来农业头部基金对接暨上榜企业路演专场活动。(记者 肖倩 见习记者 柯雁清)
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10月25日至28日,由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杨凌示范区召开。
会议以“根脉与新生”为主题,设置“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与当代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主题圆桌会议。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曹幸穗等6位专家围绕“寻根·中华农耕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困境·传统农耕文明在现代化浪潮中遭遇了哪些断层与困境”“转化·如何构建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接口”“重构·如何打造制度、科技与文化协同的‘韧性乡村’共生系统”“超越·中华农耕文明能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5个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
会议共组织了两大主题主旨报告。第一场报告聚焦“中华农耕文明研究”主题,第二场报告聚焦“中国农业古籍研究”主题,10余位嘉宾进行主旨报告。
会议共设7个分会场,聚焦考古资料与农业史研究、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等专业方向,对近80项学术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记者 肖倩 见习记者 柯雁清)
2025乡村振兴论坛举办
10月26日下午,以“发展合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5乡村振兴论坛在杨凌示范区举办。本届论坛设置致辞、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项目推介4个环节。
在主旨演讲环节,4位专家学者围绕组织创新、农村改革等主题作分享,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参考方向。在经验交流环节,来自贵州省、浙江省、湖南省、安康市、礼泉县、杨陵区的6位代表先后分享各自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具体实践路径与典型经验。项目推介环节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和企业代表围绕产业助农等重点领域,向参会代表推介了一批优质项目。
主办方介绍,乡村振兴论坛至今已举办5届,主题涵盖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已成为杨凌农高会上汇聚智慧、展示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践的标志性品牌活动。(记者 孙丹)
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召开
10月27日,以“创新驱动 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召开。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海洋分别围绕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基因组育种、种业发展等前沿领域作了主旨演讲,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本届论坛还集中举行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展示与签约活动。当日,国家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旱区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石家庄博瑞迪生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场签署了小麦设计育种战略合作协议。
当日还举办了新品种新技术推介与前沿技术交流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团队发布了“陕单930”玉米、“武农981”小麦等新品种,并推介了智慧农业小程序。 (记者 杨光)
陕西现代农业对外合作对接活动举办
10月28日,陕西现代农业对外合作对接活动举办。
陕西农业资源丰富,果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在杂交小麦选育、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乌兹苏夫塔米诺特水务公司财务和经济部门副主管达达巴耶夫·苏伦库贾表示,非常希望能以此次对接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陕西在农业水资源管理、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江宝齐表示,农业合作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事业。希望与海内外企业共同开展农业投资、农产品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让更多“陕西味道”走向世界,也让全球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市场。(记者 田若楠)
杨凌国际农业机器人产业大会举行
10月26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杨凌国际农业机器人产业大会在农高会D馆举行。现场举行了农业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杨凌农业机器人数据训练基地揭牌仪式,并进行了农业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及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大会现场,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王大宁深入解读《中国农业机器人标准体系打造及优先策略》,睿抗国际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彭保林发表题为《以赛促产,机器人产业人才基地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表示,农业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将搭建起聚焦技术转化、项目共建、人才互通三大方向的合作平台,为农业机器人研发应用提供“试验田”;农业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及基地将联合宇树等企业共同打造二次开发平台,推动农业机器人落地应用。(记者 苏怡)
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5日,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开幕式。相关活动于10月25日至28日在杨凌农科城和陇县举办。
会议期间,奶羊科技创新论坛、奶羊种业创新论坛、羊乳品牌创新发展论坛、奶羊产业振兴乡村论坛,以及羊奶营养与全民健康专家访谈举行。会议代表在陇县参观学习奶山羊全产业链的发展经验并参观农高会。
大会发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甘肃元生公司选育的中国第一个奶绵羊新品种,以及陕西圣唐控股公司在港成功上市和特殊医学羊奶产品上市的信息;举行了陇县与澳大利亚签订奶山羊联合育种协议的签字仪式。千阳正大奶山羊育种公司与法国育种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与陕西圣泉乳业、陕西博羚乳业等乳品企业签订产销协议。
“大会对提升中国羊乳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将羊奶产业培育成优势特色产业发挥重要推动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说。(记者 李欣泽)
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6日,以“发展功能农业与食品培育未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杨凌示范区举行。
大会首次从功能化、智慧化、标准化三大维度,系统诠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让富含营养健康价值的功能米、面、蛋等日常食品稳步走上百姓餐桌。
会上,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发布《2025中国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功能农业已实现“从0到1”的科技突破,当前正迈入“从1到100”的产业发展新阶段。
“把米、面、油、蛋、奶等大众熟悉的基础农产品作为功能化载体,最易被消费者接受,也能快速形成规模效益。”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杜传来表示。
此次大会全面展示了我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在科技研发、产业实践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最新成果。未来,功能农业将持续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营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书写崭新篇章。 (记者 田若楠)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交流会举办
10月26日,以“科技赋能农业 人才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交流会在杨凌举办。
活动期间,集线上人才库、灵活用工匹配、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杨凌农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启动仪式上,平台运营中心与相关机构及高校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活动的核心环节——农业科技人才双选会,吸引众多省内外农业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并通过“杨凌就业”直播间同步开展线上直播带岗,实现了线上线下高效联动。此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步揭牌。
“本次交流会上,202家企业提供了10136个岗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注入了人才动能。”杨凌示范区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主任朱红维说。 (记者 李欣泽)
做强农业“芯片”
南楠
在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展馆里,记者偶遇了刚退休的老同事。这位从第一届杨凌农高会就满场跑的老记者,告别岗位,仍揣着对杨凌农高会的牵挂。他提着刚买的柿子树苗笑得开怀:“这个新品种不用脱涩,摘下来就能啃,特别甜!”这份脆甜的惊喜,正是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升级换代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话越品越实在。过去,农民凭经验选种、靠天吃饭,一亩地的收成总差着一口气;如今科技上线,一个突破性品种就能让产量和品质跳级。看看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153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陕西占18个。其中,16个品种源自杨凌,占全国总数的10.46%,年审定数量及占比均创历史新高。今年,陕西小麦新品种“渭麦19号”实现了亩产434.4公斤的突破。这些数字诠释了“好种出好粮”的真理。现代农业这列“高速列车”,正因优质种子的“动力引擎”而加速飞驰。
杨凌农高会就像一个“种子秀场”,让人们亲眼见证“中国芯”迭代升级。入选杨凌农高会“四新”成果的油菜新品种“秦优797”,不仅高油高产,还能机械收割,给种植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提升。“秦优797”在全国油菜高产竞赛中,取得实测亩产超300公斤的成绩。过去,猕猴桃绒毛多,买回家后迟迟不熟。如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的猕猴桃新品种,从“毛孩子”变身“剥壳蛋”,配合“增氧控温”预熟新技术,让消费者能够买到最佳赏味期的猕猴桃。这些点滴进步,都是农业“芯片”持续迭代带来的真金白银与体验升级。
做强农业“芯片”,就是要让每一粒种子饱含科技的力量,让丰收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永远回荡。当我们把种子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更牢。而这,正是杨凌农高会年复一年给我们带来的信心与期待。
主题展览精彩纷呈
第18届陕西乡村旅游展
10月2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三秦四季 和美乡村”为主题,在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举办第18届陕西乡村旅游展。
本次乡村旅游展设置乡村非遗项目展示体验、乡村旅游新业态、乡村旅游特色商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及精品线路推广、乡村旅游宣传推介5个区域,系统呈现陕西乡村旅游新面貌、新业态。
其中,非遗项目展示体验区遴选莲湖精巧面塑、耀州雪花糖等非遗展示项目,全方位展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创新实践。乡村旅游新业态展示区遴选西安市阎良区关山社区北冯村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展示乡村度假、研学、休闲等乡村旅游新产品,引导全省乡村旅游围绕市场需求提质升级。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区遴选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观众崔珏说:“我很喜欢这里的特色旅游商品,还给家人买了好几个文创产品。”
“去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安排3850万元资金支持全省77个精品主题村,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卫)
“新质领航·智赋乡村”专题展
10月25日,第32届杨凌农高会开幕。省科协打造“新质领航·智赋乡村”专题展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及参展商的关注。
专题展聚焦“智赋乡村、智慧农业、人才星火”三大核心板块。在“智赋乡村”板块,数字科普官“秦小普”与科普陕西数字平台形成互动矩阵,观众扫描二维码即可链接陕西科普大数据模块,实时获取农业实用技术、科普资源;电子数字沙盘动态呈现全省181个科技小院的分布与工作成效,直观展现科技小院在涉农研究生培养、特色产业培育方面的实绩。
“智慧农业”板块设置12个特色展台,集中展出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来的太空育种作物,讲述“太空种子到百姓餐桌”的科技故事;西安欣苗食用菌科技小院通过全流程自动化装袋系统等科技手段,让食用菌成为现场“人气展品”。
“人才星火”板块集中展示了“典赞·科普三秦”人物等省级乡土人才代表事迹。展区内特设产业顾问组“问诊台”,为农户、合作社及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为扩大成果展示覆盖面,省科协同步开设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线上展厅,将线下展区的科技成果、宣传视频、乡土人才故事同步至云端。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积极推进科技小院提质、数字科普贯通、人才队伍强基,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记者 孙亚婷)
宠物专题展
10月24日上午,第32届杨凌农高会第二届宠物专题展在杨凌鸫林宠业基地开幕。展会持续至26日。
本届展会由杨凌会展集团、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杨凌鸫林宠业基地共同举办。展示内容主要涵盖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冷链物流等。展会集开放性、科技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展览展会的聚集优势,带动宠物产业全链条发展。
“这不仅是一场宠物的盛会,还是一次对科学养宠、品质生活的深度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座专业的桥梁,见证宠物行业的无限可能。”杨凌鸫林宠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汶霞表示。 (记者 许奥博)
“杨凌农高会常年展——农品汇”
10月26日,杨凌示范区与省供销社携手打造的“杨凌农高会常年展——农品汇”开展,旨在搭建农业科技成果常态化展示与产销对接平台。
杨凌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一平台将通过365天常态化展销,实现优质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近年来,省供销社立足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强化机制创新,加快企业改革。打造“杨凌农高会常年展——农品汇”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重要举措,将为陕西省完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注入新动能。(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