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发展“样板田”——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观察之三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15 08:22
在陕西岐稷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凤鸣镇的蔬菜基地,工人在采摘辣椒(资料照片)。
金秋时节,三秦大地喜迎丰收。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谢家沟村的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里,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鳞次栉比。10月11日,种植大户刘浪浪一大早就来到基地,查看大棚内的西红柿秧苗。“我种植的西红柿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品质好,能卖到30元1公斤。”他说。
2019年,刘浪浪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到村上承包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第一年,没啥种植经验的他就达到了收支平衡,这给了他很大信心。次年,河庄坪镇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引进蚯蚓肥技术,刘浪浪积极响应,成为首批尝试“蚯蚓立体种养”模式的群众之一。
“蚯蚓肥营养成分高,还可以改良土壤。使用蚯蚓肥种出来的产品口感、颜色、品质更好,产量也不低。”刘浪浪说。
看到刘浪浪通过“蚯蚓立体种养”模式挣了钱,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近年来,宝塔区构建畜、沼、菜生态循环系统,在核心区域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提升畜禽粪污利用率,通过推广蚯蚓生物消纳技术,使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30%、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宝塔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军智介绍。
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鲜明特色,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田”。
9月30日,在岐山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人在陕西岐稷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凤鸣镇的蔬菜基地里采摘黄瓜、辣椒。“这里的蔬菜不使用化肥,按照绿色产品的标准进行种植,绿色健康、品质好。我们种植的黄瓜最近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牛亚辉告诉记者,“绿色生产方式较传统灌溉节水60%,公司还在基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近年来,岐山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2020年,在园区资金的帮助下,牛亚辉在水泊村建设了28座设施大棚,种植西红柿、辣椒、豆角等有机蔬菜。
牛亚辉介绍:“我们在基地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通过部署土壤多参数传感器实时监测湿度、精准控制水量。”
目前,该基地生产的西红柿、辣椒、豆角等5种蔬菜通过国家绿色认证,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产品进入周边各县及西安市的商超。
岐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娜表示,岐山县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粮食和蔬菜产业发展基础,实施6大工程39个提升项目,全力拓展“一碗面+”新业态,进一步推进“一碗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接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从单个基地的绿色实践到全域农业的转型突破,宝鸡市正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把企业聚拢起来,把产业串联起来,把农户带动起来,在全市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技术,送检农产品9.7万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99%。
放眼全省,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全省八大产业链整合资源,与科研院校共建平台加速科技转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截至目前,陕西已建成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陕北洛川苹果、关中奶山羊、陕南茶叶等带状高质量发展区。这些遍布三秦大地的绿色“样板田”,正以生态循环为笔、科技赋能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陕西答卷。
记者 许奥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