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打通老年人消费堵点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14 08:10

据媒体报道,家住北京市东城区67岁的退休医生方女士,最近计划在家附近的健身馆锻炼,却因超龄被拒绝办卡。方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

目前,个别地区和行业存在老年人在消费中遭遇年龄歧视的现象。同时,老年人因缺乏情感陪伴易被诱导非理性消费,一旦发生纠纷,维权举证难度较大。此外,老年人消费供给多样化、品质化、适老化仍显不足。在国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当下,各地还需进一步打通老年人消费堵点,扩大消费供给,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是首要任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健全各有关部门涉老消费纠纷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畅通维权渠道,降低老龄消费者维权成本。为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今年5月,民政部会同多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相信随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以及社会参与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消费权益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丰富老龄产品供给是基础保障。应引导企业在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社区布局线下实体店,鼓励商场通过租金优惠增设老龄消费专区,开设品类丰富的老龄用品体验店。组织开展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博览会,结合政府消费券等举措,培育若干特色突出、线上线下融合的老龄消费示范市场。日前召开的“西安老博会”就特别设置了5000平方米“乐龄体验区”,聚焦银发群体多元化需求,构建“衣食住行旅娱购”全场景消费体验。

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是重要支撑。日前,上海市通过政企协同机制引导经营主体开发具备大字显示、语音控制的老年智能产品等易用型适老数字产品,并推出界面简洁、字体大的本地化“长者专版”App。打通老年人消费堵点,一方面,应着力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水平,针对老年人常用的购物、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引导厂商进行产品适老化改造,优化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应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线下兜底保留人工服务、现金支付等服务方式。

老年友好型消费环境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主体的参与,当法治保障更健全、市场服务更精准、社会氛围更温暖,银发经济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老年人也能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

谈润卿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