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沉睡资产”变“发展增量”——宝鸡国企存量资产盘活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12 07:56
10月6日,正值国庆中秋假期,位于西安奇星御园写字楼的亚朵酒店客流不断。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闲置多时的“熄灯楼”。在宝鸡市加快国企存量资产盘活的背景下,这里引入品牌酒店,让闲置楼宇焕发生机。
与之呼应,太白山脚下的春涧酒店项目重启加速,年底将正式开放;宝鸡市渭滨区中心敬老院智慧化升级为现代化医养公寓,成为区域康养示范标杆……一批“沉睡”的国有资产逐渐“苏醒”,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宝鸡市将闲置资产盘活作为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运营效率、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沉睡资产”向“发展增量”转变。截至目前,宝鸡市累计盘活国企闲置资产7处,涉及土地面积340余亩、房屋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实现收益5800万元。
思路转变 项目盘活
“思路一变天地宽。”谈起西安奇星御园写字楼的盘活,宝鸡市投资集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项冰心感慨万千。
这栋楼由中宝达公司于2018年前后开发建成,原计划用于商务办公。疫情冲击下行情低迷,几轮招商均未成功,这栋楼长期空置。面对资产闲置、资金占压,中宝达公司转变思路——将写字楼改造为酒店。
“我们通过宝鸡市投资集团旗下的宝鸡市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宝达公司深度合作,打通资产盘活的‘梗阻’。”宝鸡市国资委资本运营科科长赵猛介绍,中宝达公司擅长开发建设,宝鸡市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具备招商与运营基础,双方形成从改造到招商、运营的闭环。
两家公司密切配合,经过多轮市场对接,成功引入亚朵酒店品牌,完成从写字楼向中高端城市酒店的转型。目前,酒店已投入运营,入住率稳定,预计年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现金流,探索出“写字楼转型+内部协同+市场化运营”的发展路径。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存量资源特点,宝鸡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打通资产盘活“最后一公里”。
摸清“家底” 分类施策
过去,盘活闲置资产曾面临“两难”:企业手中有资源却难以找到合适用途,市场上有项目却难觅合适场地。供需之间隔着一道“信息墙”,资源难以高效利用。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以来,宝鸡市国资委开展全市国资系统闲置资产大排查、大起底行动,对各类闲置厂房、土地、设备、房产等进行全面梳理、精准识别、登记造册,动态更新存量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工作台账,编写《监管企业闲置资产招商推介册》。仅两个多月,多个项目就成功对接。
“我们希望打破信息孤岛,让闲置资产能够被及时发现、有效利用。”宝鸡市国资委副主任田凌琳说,精准推介闲置资产信息,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更为直观、便捷的资源对接平台,推动了资源高效流动。
不仅如此,宝鸡还在新建园区探索盘活新模式。宝鸡工发陆港先进制造产业园采取“边建设、边招商”,吸引了钛谷长材、宝锐金属科技等4家专精特新企业入驻,7栋厂房完成租赁,招商率达80%。
“这只是开始。我们将加大招商力度,争取企业早入驻、早投产,为宝鸡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宝鸡工发陆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龙说。
宝鸡市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平台、线上线下推介等渠道发布闲置资产信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成功盘活了宝鸡工发陆港产业园厂房、盐业建材城等资产,年收益超1600万元。
产业协同 合作共赢
8月19日,在天健渭滨老年公寓,中医专家胡耀军在为老年人义诊。老人不出公寓,即可享受专业诊疗。
这一幕背后是宝鸡市盘活国企闲置资产带来的变化。面对老龄化加剧和养老需求增长,宝鸡市国资委依托国有医药公司优势,指导成立天健健康医养公司,对渭滨区中心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智慧化升级,打造现代化医养公寓。该公寓投入运营床位190张,年内2号楼改造完成后将新增110张床位,逐步打造区域养老标杆。
从土地到厂房设备,宝鸡市进一步深化产业协同盘活国有企业闲置资产。针对原宝纺集团破产后厂房设备大量资产闲置、职工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宝鸡市国资委指导宝鸡市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实施“兼并重组+产业链协同”模式,以租赁经营方式对宝纺集团实施生产自救,妥善安置职工550余名,实现年营业收入1.56亿元。
针对房地产市场销售疲软、滞销产品过多的问题,宝鸡市城市建设集团采取公开转让、长期租赁等方式,打出“简装升级+团购优惠+全员营销”组合拳,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通过以租为主、租售结合的方式,对商铺进行局部改造、多范围招商,成功盘活3万平方米商业用房,租金收入同比增长30%。
“通过对闲置资产再利用,我们进一步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也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为有力推进资产盘活工作,我们建立了‘周推进、月调度、季督帮、年考评’工作机制,深入挖掘资产潜力,持续提升资源统筹能力和运营收益。”宝鸡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袁军平说。(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