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上学门诊”也应设在学校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09 08:25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安市红会医院设立“拒绝上学门诊”,为抗拒上学的孩子和焦虑的家长“把脉问诊”。

这并非首例。近年来,北京、上海、福建等多地医院开设了“拒绝上学门诊”。在一些医院,“拒绝上学门诊”的预约号刚推出就被抢空。

“拒绝上学门诊”的“火爆”,反映了社会对少儿心理健康问题日益重视,以及厌学群体的庞大。

通过医生的干预,让厌学孩子重返课堂,这一举措是有益和必要的。但由于受医疗资源和自身职能等的限制,医院很难以“一己之力”有效解决众多孩子的厌学问题。

孩子厌学,有身体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有专家指出,许多孩子“腹痛查不出病因”“头痛查不出病灶”,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他们内心发出的求救信号。要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必须追本溯源,解决心理问题。

孩子厌学,有可能是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孩子不堪承受,或在校园内遭遇暴力欺凌、人际关系困难等原因造成的。要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学校是关键。仅仅依靠医院,只能解一时之急,治标不治本。

学校是孩子们的“社会”。治疗孩子“厌学症”的目的是让孩子重返校园。“拒绝上学门诊”不仅应设在医院,还应设在学校。

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向孩子传授知识,更要让孩子树立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没有哪个机构比学校更懂孩子,更能影响孩子。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设立“拒绝上学门诊”,可以促使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不厚此薄彼,在生活上用心呵护,不冷漠生硬。

把“拒绝上学门诊”设在学校,有利于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现在,不少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但一些学生反映,心理辅导室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对于学校来说,并非一定要设立“拒绝上学门诊”,而是对厌学现象折射出的学生心理问题予以更多关注,借鉴医院这一举措,把关爱贯穿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打开心结,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者。

张斌峰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