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逐梦 技能兴陕报国——陕西技能人才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侧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29 07:59

bdb080251c05eb14c630840c81644eeb.png

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举行。图为我省选手在赛场比赛。

天地之中,黄河之滨。9月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举行。在这场被誉为我国职业技能竞技的“全运会”上,116名陕西选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决战“技能之巅”,展示了陕西技能人才的风采。

此次大赛,陕西选手参加全部106个赛项,选手包括职工和学生,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4岁。陕西代表团获得2枚银牌、1枚铜牌。

“站在这里,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期待这一天很久了!”参加物流与货运代理赛项的陕西选手马玲娜说,每一位拿到全国技能大赛“入场券”的选手,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参加国家级的比赛,既是挑战,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参加本届大赛的陕西选手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初露锋芒的新星,无一不怀揣热爱,为攀登技能高峰不懈努力。

来自西安航天技工学校的数控车赛项选手马周怡常为了一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反复调试数据。高温下,她快速往返于操作台与数控机床之间,追求着精准与效率。

技能在传承中不断进步,也在沉淀中愈发娴熟。第二次参加比赛的陕西选手张成成状态明显稳了许多:“通过上次的比赛,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经过刻苦训练,希望能将自己的短板变为长处,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电弧“撞”出璀璨弧光,青蓝色烟雾在焊工赛场交织升腾;数控机床前,选手们不断调试,你追我赶;一场没有硝烟的网络安全“决战”精彩上演……现场的陕西选手大展身手,充分展现劳动之美、技能之光。

陕西选手王正元从2021年开始接触数控铣项目,为了此次大赛备战了一年。“大家站在这里,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通过本次大赛,我磨砺了耐心,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要持之以恒精进技能。”王正元说。

切磋琢磨 精益求精

使用巡检无人机,对模仿农田的场地进行拍照,并将照片导入建图软件,再根据构建的农田场地情况,对另一架植保无人机进行设置,确保农药喷洒到所有农作物。

看似环节不多,但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并处理好突发状况,还是让陕西选手曹宇昂直言紧张和疲惫。

“一整天的比赛,对我们的脑力、体力都是巨大挑战。”曹宇昂告诉记者,比赛给了大家展示能力的平台,可以在一起比拼技能,同时互相学习。

这是一届科技含量十足的技能大赛,在106个竞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赛项占比超过50%。

作为本次赛项中的“新面孔”,鸿蒙应用开发这项被誉为“国人信息产业坚实底座”的赛事,刚开赛便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

“这个项目考察得比较全面,从软件设计到开发和后期测试,需要选手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软件设计全流程,还要有探索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紧跟技术前沿。”参加鸿蒙应用开发赛项的陕西选手杨凡说。

完全开放式的比赛,更考验选手的抗压能力。“大家互相切磋,不断精进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的陕西选手刘驰说。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新时代的技能,是经济发展之所需,也是人才努力锤炼的本领。

本届大赛设置的106个赛项,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3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赵钰银首次走进学校的实验室,就被深深吸引。“那一刻,自己对化学实验有了兴趣。”来自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的赵钰银告诉记者,家人很支持自己的选择,希望自己以后能拼出一片天地。

来自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姚轶文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得过飞机维修项目铜牌。这次他以教练身份参赛。

“技能改变个人命运,技能破解发展难题,技能成就制造强国。”在姚轶文看来,只要刻苦努力、敢于拼搏,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如今,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艺的较量,还是人才培养与技能发展的强大引擎。

“陕西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加速器’的作用,为广大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引领和带动更多劳动者参与竞赛,提升技能。”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韩晓琴说。

近年来,陕西以“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为牵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一体推进落实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政策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能人才支撑。预计到2025年底,我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31.51万人。

据介绍,陕西每年举办各类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100场左右,覆盖200多个职业(工种),选拔产生500余名“陕西省技术能手”,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带动30万人次以上技能劳动者参与。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