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5年,雪域高原上的亲人“相见”——2名陕西籍烈士安葬西藏阿里背后的故事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26 07:53

d819264ff731a6a9de534fa706ee8659.jpeg

8月3日,陕西籍烈士刘彦斌的亲属在其墓前祭奠亲人(资料照片)。

回到常住地四川省成都市,薛振民仍时常想起幺爸薛根定安葬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烈士陵园的事。

“这一刻我们等得太久了,如今终于等到了。作为烈士亲属,我们非常感动,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西藏人民没有忘记他们。”8月20日,薛根定烈士亲属薛振民说。

8月3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8名烈士遗骸迁移安葬仪式在噶尔县狮泉河镇举行。其中,2名陕西籍烈士刘彦斌、薛根定遗骸迁入狮泉河烈士陵园。

这一场弥足珍贵的亲人“相见”跨越了65年,其背后的故事交织着思念与泪水,也彰显着使命与担当。

“咋只有两封信就杳无音信了呢?”

刘彦斌在新疆当兵时,时常给家里寄信。这些信件,刘彦斌的弟弟刘军合不知看了多少遍。

入伍后,刘彦斌升任新疆军区零零二四部队独立侦察连排长。书信成了刘彦斌与亲人联络的唯一渠道。“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卫者……西藏地势高,气候寒冷……不用操心。”

然而,这样的书信往来,在1960年戛然而止。

“大伯(刘彦斌)在新疆的时候,与爷爷书信来往比较频繁。后来大伯在信中提到要去西藏完成任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书信。”刘彦斌烈士亲属刘涛告诉记者。

1960年10月8日,来自高陵县(现西安市高陵区)的刘彦斌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牺牲,年仅25岁。

“咋只有两封信就杳无音信了呢?”正当刘彦斌的家人焦急等待时,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上门送来了烈士证。

“这么多年,我父亲和爷爷一直想去找他,可由于条件所限,始终未能成行。”谈及往事,刘涛神情悲伤,“得知大伯去世后,我奶奶每次路过大伯的房间都会哭。”

同一时期,在蒲城县,薛根定的亲人也在苦苦等待着他的消息。

1960年7月9日,来自蒲城县的四师十团二营五连排长薛根定在阿里地区革命建设中牺牲,年仅23岁。

“得知幺爸牺牲,家里人都瞒着老人不敢说实情。”薛振民说,其实老人后来也慢慢感觉到了,但大家始终没有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至此,寻找亲人的遗骸成为烈士亲属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要带他们‘回家’!”

2023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学生邹睿奇从阿里地区出差回来,却未向身边人提及这次任务。

此前,西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在调研时了解到,阿里地区噶尔县和日土县附近发现疑似烈士墓葬。经调查核实,最终确定对无名烈士墓葬实施发掘。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组织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相关力量执行此次无名烈士遗骸发掘鉴定专项任务。

2023年9月,邹睿奇随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前往无名烈士墓葬发掘现场。以往专家在发掘现场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可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原,发掘工作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要让无名‘烈士’变有名,我要带他们‘回家’!”邹睿奇说。

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专家团队成员、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教授吕绍武也参与了烈士遗骸的鉴定工作。他说:“他们的生命定格在花样年华,这让我们的心情倍感沉重。”

2023年10月下旬,刘军合突然接到西安市高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通知,让他去医院抽血,血液样本将用于DNA比对。

这份承载着亲属多年期盼的血液样本,连同其他烈士亲属的血液样本,从全国各地送往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在那里,匹配成功的血液样本让一个个档案编号变成烈士姓名。

2024年9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阿里地区无名烈士遗骸发掘鉴定工作相关情况。

“是大哥,大哥找到了!”新闻链接弹出的瞬间,刘军合死死盯着屏幕上的名字,泪水长流。

“现在终于找到了,家里人也放心了!”

今年已经70岁的刘军合,无法前往阿里地区参加大哥的安葬仪式。

“盖上国旗了,爹你快看!”安葬仪式结束后,刘涛迫不及待拨通电话。

“葬在啥地方了?”电话那头,刘军合反复确认。

“狮泉河,狮子的狮,泉水的泉,河流的河。”刘涛每说一个字,刘军合就跟着复述一遍。

作为一名军人,薛振民深知薛根定的不容易。“在部队4年,他立了一次一等功和两次三等功,那是很不容易的。”薛振民告诉记者,“对于我们家族来说,幺爸身上的勇敢和担当,一直是我们的自豪。”

“中国人讲究寄托。从得知幺爸牺牲,我们一直盼望着这一天。”薛振民说,“如今找到了,家人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8月初的阿里地区晴空万里、阳光耀眼。“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伴随着手机铃声,薛振民在幺爸墓前拨通了视频电话,与远在陕西家乡的亲人一同祭奠长眠于此的亲人。

“我幺爸的墓碑在这儿,看到没有?我给幺爸带来了酒……”电话两端,亲人们泣不成声。抹着眼泪的薛振民缓缓掏出一瓶老家的白酒,洒在薛根定烈士的墓前。

薛振民跪在墓碑前,用哽咽的声音说:“几十年了,家人们一直都在找你。现在终于找到了,家里人也放心了!”

记者 周明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