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青年投入志愿服务 足迹遍布三秦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21 08:05

3596f87992d0b29f8b7813a0b2be080b.png

八月十五日,在西安市新城区尚朴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西安市小火柴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在辅导孩子完成暑假作业。

8月17日,黄土高原阳光炽烈。安塞文化艺术馆内,一场精彩的惠民说书表演正在进行。老艺人原汁原味的唱腔配合三弦琴悠扬的旋律,留住了过往乡亲的脚步,也吸引了陕西师范大学“乡村记忆·博物新生”志愿服务队成员的目光。

台下,队员杜若寒正埋头记录——这是她此行采集的第37段乡土记忆。“原生态的腔调里有黄土地的灵魂。”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观察心得。

今年暑期,这支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0名师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怀揣专业使命和青年志愿者的热忱,穿行在三秦大地的乡野间。从三原的古民居到韩城的非遗技艺,从石泉的农耕器具到留坝的红色记忆……他们走访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共10个博物馆,聚焦历史、民俗、非遗、红色文化多元主题,借助独创的“口述历史采集+数字史学技术+基层宣讲”三位一体模式,努力让散落民间的文化碎片为更多人知晓。

安塞文化艺术馆广场前,一场围绕安塞民间文化的对话正在展开。队员们围坐在当地群众鲍应莲身旁,听她讲述安塞民歌的变迁。

“以前农闲,男女老少常聚在一块唱民歌。劳动、爱情、祭祀……各种歌声回荡在山梁间,比音响还带劲!”鲍应莲语重心长地说,“如今年轻人忙了,可民歌、秧歌、腰鼓,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不能断根啊。”

这些珍贵的口述记忆被逐一记录,将汇入团队自主研发的《乡村记忆数字档案库》。通过“1名青年+1位银龄讲述者+1项数字技术”的模式,这些内容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史料,嵌入各县博物馆互动屏展示。

一个月的时间里,志愿服务队帮助培训50余位乡村老人成为“云上讲解员”,完成超200小时口述史料的数字化保存。

“我以前觉得我们这些老家伙的话没人爱听,没想到这些志愿者娃娃记得这么认真。”在南泥湾党徽广场,当地群众王莲芳自豪地展示团队为她制作的“电子故事集”。

“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用技术守护历史是我们的专业使命。”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孙懿文道出活动初衷。在她看来,志愿服务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将学院积累的田野调查、口述史采集等实践经验落到实处。

放下录音笔,队员们又拿起了宣讲稿——他们不仅是乡土记忆的采集者,更是文化根脉的传播者。

在面向当地学生的非遗宣讲现场,小学生张照悦收获满满:“我想把安塞的腰鼓、民歌、民俗画介绍给外地小伙伴,让他们知道我的家乡不光有黄土高坡,还有最热烈的鼓点和最有力量的精神!”

截至目前,这样的基层宣讲已举办23场,覆盖超5000人次。“团队建立起‘调研—转化—传播’全流程工作链,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孙懿文说。

晨光中出发,星夜里归来。志愿服务队队长赵子娟感触尤深:“能将散落民间的文化记忆找回、传承,是一名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光荣,也是志愿服务最大的意义。”

城市社区里,另一股青春暖流正浸润着孩子们的假期。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律动儿歌。”8月15日,在西安市新城区尚朴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志愿者辛立园话音刚落,一双双小手就齐刷刷举了起来。轻快的钢琴声响起,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摇摆,教室里瞬间成了快乐的海洋。

作为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辛立园每天9时都会准时和其他志愿者来到社区,迎接爱心暑托班近30名孩子的到来。从课业辅导到趣味心理、音乐游戏,丰富的活动深受孩子们欢迎。

“假期不想浪费时间,看到招募信息就报名了。”辛立园说,志愿服务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还让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在这个30多人的志愿团队里,像她一样的大学生和宝妈志愿者正携手付出,服务社区。

为缓解暑期“看护难”问题,2023年底,西安市小火柴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多家社工站,推出“‘小伙伴’青少年服务”项目。负责人贾永康介绍,目前已招募志愿者超200人,为全市20个社区的8岁至16岁青少年提供多样化服务。

项目通过开设“社区公益自习室”,组织“一对一”学习陪伴及“七彩假期”公益课堂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家庭—社区—公益机构”联动服务支持体系。

宝妈志愿者张丽凤自去年加入项目以来,主要负责协助大学生志愿者协调活动场地和维护现场秩序。“做志愿者不仅帮助了别人,也给自己孩子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说。

7岁的张若禹举着作业本,眼睛弯成了月牙:“在这里写作业很有趣,我还交了很多新朋友!”

青春的风采,始终在社会需要的第一线闪光。这个夏天,陕西青年的足迹遍布三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秦岭卫士”实践团以科技赋能生态,用算法守护秦岭绿水青山;奔赴地铁一线的青年志愿者,经系统培训后坚守售票机与安检口,为城市运行注入有序与温暖;遍布全省博物馆的青春讲解员,用专业与热情让文物“活”起来……他们用奉献诠释担当,以实践书写答卷,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截至目前,陕西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330万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1.2万余个,累计服务时长超3730万小时——一抹抹跃动的“志愿红”,已成为三秦大地最动人的色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