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赶时间的人” ——陕西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撑好权益“保障伞”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22 08:12
7月15日,在西北大学,外卖骑手根据系统提示将货物放到指定外卖柜里。
7月16日,在西安南郊一家快递配送站点,快递员正在装卸货物。
7月13日,在西安南稍门商圈,外卖骑手在餐饮店取外卖包裹。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被称为“外卖诗人”的饿了么骑手王计兵用这句诗歌,为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勾勒出画像。
“赶时间的人”的急难愁盼,是大国之大,也是大国之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管理与服务,体现在暖心举措上,也映照在完善制度中。去年,陕西对外公布了一组数据,显示陕西已有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约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约50万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1943个、会员19.64万人。
近年来,陕西在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上积极探索,用不断完善的制度和暖心举措,为他们撑好权益“保障伞”,让“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坦然面对生活,“我们都是‘赶时间的人’”
夏日的热浪裹着城市。7月11日下午一点半左右,在西安市雁塔区铁路新村小区门口,外卖骑手卢林阁结束了上午班次的订单配送。他摘下头盔,额头挂满汗珠。
“我在这一行干了8年,已经习惯了。”卢林阁抹了把汗,走进位于该小区的美团配送站点准备休息。下午5点,他要再次骑上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今年41岁的卢林阁来自石泉县,此前一直在老家工作,开过大货车,也做过小生意。8年前,因为生意失败,卢林阁决定来西安闯荡,刚好可以多陪陪在西安上学的孩子。
许多外卖骑手都有与卢林阁类似的经历。他们被生活抛出了原来的“轨道”,又得尽力撑起生活。“很多骑手都有无奈,但生活不容易,仍然要跑起来挣钱供养家庭。”上述美团配送站点负责人苟少华坦言。
不少外卖骑手虽是无奈入行,但仍用微笑坦然面对生活。
对卢林阁而言,风雨中骑行、烈日下前行已经成为日常。“这份工作相对比较自由,多劳多得。”卢林阁告诉记者,现在送外卖比以前好多了,很多顾客也能理解外卖骑手的不易。
送外卖的8年中,卢林阁曾受过伤。去年一次送餐途中,因为一名路人突然从两车之间窜出,来不及躲避的卢林阁一个急刹车,人和餐盒直接飞了出去。
入行时间久了,有外卖骑手给自己的工作总结出特点:四季无休,三餐不定,两脚不停,一心赚钱。
7月中旬,西安迎来高温天气。中午时分,38岁的外卖骑手冯天雷骑车驶过街道。
“天气越热,订单越多。现在还有高温补助,这个月的收入明显比之前高。”7月16日,冯天雷告诉记者,“干这一行的,大家都是为了多挣钱。上有老下有小,许多骑手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都是‘赶时间的人’。”
之前参过军、入了党,也在老家河南做过买卖,后来生意失败,冯天雷只身来到西安,成为饿了么平台的一名外卖骑手。至此,他身上有了3个标签:退役军人、党员、外卖骑手。
“咱要干就尽力干好!”冯天雷告诉记者,因送单量高、服务优质,他被任命为队长,把自己的跑单心得倾囊传授给队员。
有骑手在送餐途中被车撞倒,冯天雷第一时间召集附近骑手前来帮忙;有群众摔倒在地,冯天雷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作好表率。”冯天雷说。在他的感染下,身边的同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当有人提出想要请他当入党介绍人时,冯天雷欣然应允。
来西安7年,从“西漂”到安家,尤其是成为饿了么(西安)党支部的一员、化身“碑小骑”志愿网格员后,冯天雷通过参与城市共建共享,找到了归属感和获得感。
暖心服务,撑起温馨便利的“家”
一边要追赶时间,一边要安全送达,两者如何兼顾?新就业群体面临的现实,是各级职能部门和外卖平台需要联手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相继建立,持续加强新就业群体管理服务,其中算法治理是重要内容。政策引导下,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不断对算法进行调整优化。
算法优化后,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宽裕了不少。当算法有了温度,卢林阁的配送多了些从容。“现在,送餐不需要像原来那样着急赶路了,家里有个事情需要处理,给站点负责人说一声就行。”卢林阁告诉记者。
除了平台算法优化带来的从容,各级职能部门和外卖平台也在通过其他方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保障。
在持续高温或严寒天气下,外卖骑手最怕的是没一个歇脚的地方。“干我们这行,用餐高峰忙、平峰闲,能有个歇脚、就餐的地方太重要了。”外卖骑手张虎岗说。
送餐间隙,张虎岗常会走进雁塔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休息。
如今,在西安街头和商场、社区楼宇内,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驿站越来越多。从饮水机、应急药箱到报刊读物、微波炉,这里已经成为外卖骑手另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建成1840个“骑手友好社区”和“骑手友好小区”,其中“骑手友好社区”326个、“骑手友好小区”1514个,还打造了1200余个暖心驿站。
为不断延伸服务触角,陕西各地充分整合辖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便民中心等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餐休息、权益维护、关爱帮扶等服务。
平台方面,美团宣布从7月1日起,分批次为全国300多万名骑手送上防暑险,由美团平台全额出资,骑手免费领取。该保险是专门为高温天气下劳动者设计的保障方案。
“这份保险不需要骑手自费投保,我们将为所有在暑期有单的活跃骑手投保。”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美团在“新职伤”和商业意外险之外,新增的骑手保险险种。
苟少华介绍,目前站点有防暑降温冰柜、常态储备冰饮物资,在骑手休息时段保障供应。站点配备了小药箱,提供常用药品,还会向骑手发放冰袖、夏季工装等装备。
从山西老家来到西安跑网约车,28岁的张杰每天都在路上。
近日天气炎热,平台发放的降温费让他深感温暖。“如今,平台的各项政策很灵活,也非常人性化。”7月10日,张杰指着自己驾驶的车辆告诉记者,“这是滴滴平台提供的车辆,只需交6000元押金即可,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直接从订单收入扣除。”
张杰坦言:“越来越完善的制度,让我们有了更多保障。制度越完善,我们的后顾之忧就越少。”
完善制度,提供越来越多权益保障
夏日,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依然坚守在一线。
在西安北郊一家快递分拣中心,快递员全神贯注投入到快件分拣工作中,手中的扫码枪“嘀嘀”作响,快速准确地录入信息。随后,快递员将快件归类,再装上快递三轮车送至各小区。
作为一名曾经的外卖骑手,朱仁涛现已转行,入职顺丰成为一名快递员。“我在西安北郊的一个社区快递站工作。”7月9日,朱仁涛告诉记者,这份工作离家近,待遇不错。
虽是灵活就业的合作模式,但公司还是给朱仁涛购买了工伤保险。“这让人心里能踏实一些,如果后面收入还不错,我会考虑长期干下去。”朱仁涛说。
对“朱仁涛们”而言,奔波忙碌中有苦有累,也有烟火人间、生活质感,以及持续落地的权益保障。
聚焦新就业群体,陕西省人社厅等9部门此前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从公平就业、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平台规则算法等7个方面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在此基础上,省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推动全省暖“新”行动,不断完善权益保障,优化提升友好场景建设,引导各界加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如今,全省5500个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建起“温馨港湾”。
今年初,全国首个网约货车运营服务地方标准——《网约货车运营服务规范》在西安正式发布实施。该《规范》对平台、司机、货主三者的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规范,为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3月,陕西省总工会出台《2025年“暖新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十条》,以前为一线工人提供的体检、疗休养等服务,现在全部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7月1日,新修订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开始施行,工会可以依法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就劳动合同或者书面协议签订、进入退出平台、订单和收益分配、奖励与违约责任等事项开展协商。
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光看来,未来应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确保政策要求切实落地,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推动职业伤害保障等试点扩面提质,探索更加灵活、可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险参保方式,解决新业态从业者后顾之忧。
陈光还建议,鼓励支持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让劳动者在算法规则制定、报酬标准、奖惩机制等核心权益问题上有更多话语权;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更精准地识别不同新就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和保障,例如心理关怀、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让新就业群体的生活之路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