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两级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20 10:06
5月14日,郑硕(中)对案件进行回访,了解七只羊服饰厂房搬迁情况。 记者 王晨曦摄
5月14日一大早,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郑硕就来到榆林市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只羊服饰”),了解厂房搬迁进度,并询问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郑硕与七只羊服饰的“相识”要从去年说起。七只羊服饰是榆林本地有名的民营企业,主要生产羊绒衫、羊毛防寒服等产品。去年冬天,因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出租方榆林市土地统征储备中心向榆阳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七只羊服饰腾退厂房。郑硕接手了这个案子。
“经过了解,七只羊服饰的租赁厂房合同已经到期,理应搬离。但考虑到当时正值冬季,是该企业的生产销售旺季,本着‘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的理念,法院组织双方多次协商会谈,最终将厂房搬迁时间推迟至今年5月。”郑硕告诉记者。
在厂房内,七只羊服饰相关负责人杜海忠一边组织工人加快速度搬迁,一边说:“我们厂全年生产、代加工各类产品80万件,仅去年冬天就生产了50万件。这几个月的缓冲时间,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感谢法院为我们企业着想。”
寻找司法的刚性与柔性、力度与温度的平衡,保护的不仅是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还有每一位工人的权益。据了解,七只羊服饰有300余名工人,其中100多名工人曾经是国营羊毛衫厂职工,下岗后被返聘至该企业。“如果当初仓促搬离,企业生产受影响,工人可能会失业。现在到了淡季,生产任务不多,搬迁正好合适。根据厂房占用时间,原告方也获得了房屋占有使用费,双方都比较满意。”郑硕说。
近年来,榆林两级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刚柔并济,探寻涉企执行“最优解”,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14日,在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贺金丽正在查看近期办结的案件。“去年,恒天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起诉位于神木市的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双方因买卖合同发生纠纷。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我们进行了二审。”贺金丽说。
在该案件中,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购买了恒天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防爆型烟气排放连续检测系统等设备。双方约定,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环保对比备案等工作后,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应逐步结清款项。但后期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因停产未完成相关工作,未按时支付货款。
“我们核实证据,对各方进行质询,查明事实后,认为设备已验收合格,项目环保备案无法完成的过错方为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最终撤销一审判决,判定陕西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应向恒天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支付货款170余万元。”贺金丽说,“我们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对待原则,消除当事人对‘诉讼主客场’的担忧。”
锦界人民法庭是神木市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辖区覆盖三镇两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近8000家。锦界人民法庭主要受理这些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买卖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侵权等。截至5月14日,锦界人民法庭今年已收到案件445件,其中涉企案件232件。
为做好涉民营企业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化解,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神木市人民法院、锦界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企业座谈会,编制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手册、劳动法律法规汇编手册、典型案例宣传手册等,并提供“送法上门”法律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近期,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较多,我们将通过专业化审判、多元化解纷,平等保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锦界人民法庭法官郄小平说。
去年,榆林两级法院积极开展“司法助企”活动,进一步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3条措施,审结一审商事案件2.14万件,总标的额179.98亿元。
“民营企业‘心上事’就是榆林法院‘上心事’。”榆林中院院长常宝堂表示,“我们将不断强化司法服务精度、提升司法助企深度、拓展服务保障广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培育法治土壤,让法治成为榆林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竞争力。”(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张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