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共建共守城市生态乐园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24 08:22
8月18日清晨,在渭河细柳营湿地,茂密的树林间,几只红颊白羽的朱鹮时隐时现,在草丛中自在地觅食。不远处的运动走廊上,许多市民正在晨练。
“目前这里能观测到10只朱鹮,其中3只颊部橙黄的是不久前新孵化出的幼鸟。”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李辉介绍,“幼鸟有3个月左右,现已经可以独立飞行、觅食。”
2024年10月15日,来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24只朱鹮,在渭河细柳营湿地安家落户,这是朱鹮首次在城区野化放飞。如今,3只朱鹮幼鸟的出生,显示渭河秦都段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为了守护好这些珍禽,咸阳市持续加强全天候巡查管护,做好朱鹮繁殖期、孵化期保障工作。“我们在鸟巢附近加装了监控设备,投放了一些筑巢树枝,每天定点进行食物投喂,并设置了警戒线和警示牌,呼吁市民爱鸟护鸟。”李辉介绍。
穿城区而过的渭河秦都段,是市民运动休闲的绿色长廊,也是少年儿童接近大自然的生态乐园,常年活跃着许多观鸟拍照的摄影爱好者。如今,一幅人与朱鹮和谐相处的自然画卷正徐徐展开。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喜欢吃泥鳅、面包虫,比较警惕胆小,大家观赏时,注意不要打扰到它们……”树林旁,李辉和同事们热心地为围观的群众讲解朱鹮保护知识。
“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天来锻炼都能看到各种鸟类,保护野生鸟类的科普宣传也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市民张晓说。
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秦都区制定了《秦都区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排查工作方案》《秦都区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总林长令》等文件。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的巡查和日常监测工作,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救助红隼、猫头鹰等野生动物50余只。
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联合秦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00人次,对辖区内1000余处公共场所进行排查,发现人工养殖的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7只乌鸫和1只黄腹山雀,全部依法没收并移交至泾阳县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进行妥善安置,同时对养殖者进行严肃批评教育。
“希望大家尊重野生动物习性,与其保持距离,不随意投食、不人为干扰,不破坏其栖息地,发现受伤、病弱、受困、迷途鸟类等野生动物,请及时报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