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做强工业经济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14 07:59
5月13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月逢介绍,2025年,榆林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办好全市“20件大事”,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3.9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经济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在做强工业经济上精准发力。榆林牢牢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工业体系。出台30条经济稳增长措施,安排14亿元财政奖补资金,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推进180个新煤矿、新油气、新煤电、新能源、新化工、新电网“六新”项目建设,预计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4+8+N”项目支撑体系,投资1760亿元的陕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300亿元的国能项目即将开工。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
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善作善成。榆林全年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58个,总投资66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同时紧盯“两重”“两新”政策动态,建立总投资3498亿元的争资争项项目库。高效率推进项目,优化四大班子齐抓项目、专班督导服务、问题台账管理、考核排名公示等四大举措,梳理形成的4074项审批事项办结率达89.6%。一季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183个、开复工率达7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
在以商补工促消费上加力提效。榆林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每季度发放8000万元市级消费券,安排2亿元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首发经济、文旅经济等,每季度举办国家级、国际级文体赛事活动。在提升消费能力方面,榆林加大对民营企业稳岗返还、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分批挖掘1.02万个就业岗位。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上聚力突破。榆林出台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意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二期等建设,运行好能源陕西实验室等。同时,榆林全方位搭建引才用才成才平台,力争用3至5年时间构建由10名院士、20名领军人才、300名硕博士组成的“123”高端人才方阵,启动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榆林学院新校区二期、科创新城产业技术研究院。
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榆林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两个发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坚持三个规范。规范梳理阻碍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壁垒,规范招投标程序,规范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着力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三是坚持六个突破。今年继续在“红蓝章”审批、阻工问题、压覆资源、联审联批、隐性审批、考古前置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四是坚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守好底线中增强同民营企业打交道的底气,在倾心服务中增进与民营企业的感情。
在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上攻坚克难。榆林深入打好水资源保护利用攻坚战,突出抓好地下水超采、违规取用水等关键问题整改,推进王圪堵至靖边引水、东线引黄延伸等重大工程;深入打好林草保护攻坚战,围绕“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空间,扎实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去年4.7万亩流动沙地全部治理,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89万亩;深入打好减碳降耗攻坚战,今年将启用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质性运行用能权交易平台与绿证交易平台;深入打好固废综合利用攻坚战,有序开展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年内建成5个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深入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攻坚战,出台采煤沉陷区治理总体规划和实施治理、基金使用、林草耕空间置换“三个办法”,统筹开展跨矿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年内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4.5万亩。(记者 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