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评丨考核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23 07:55

考核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这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更是破解形式主义顽疾的关键切口。

考核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推动发展的“指挥棒”。考核机制的简化实质是权力运行的优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正在于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陕西近两年将“考核瘦身”列为重要任务,建立“精准画像、动态管理”考核机制,目的就在于让基层干部从“材料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谋事干事。比如,有的地方推行“多考合一”改革,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多类考核项目整合为综合考评;有的地方建立“反向测评”机制,让群众成为干部作风的“主考官”,对干部作风“评分画像”……一系列创新实践表明,只有将考核的“指挥棒”指向群众获得感,才是真正减轻了考核压力、增强了治理效能。

当然,考核简化并非“一放了之”,也不是简单的“减法运算”。在实践中,既要有对“考核万能钥匙”的彻底摒弃,也要有对“结果运用起来”的持续强化,注重“破立并举”,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挂钩,避免“一放了之”的改革风险,形成“实干者得实惠”的鲜明导向。

考核繁琐哲学背后,本质上是作风问题、政绩观问题。考核要化繁为简,就不能止于表象治理,必须直指“政绩观错位”的思想根源。要看到,程序繁琐不等同于工作细致,材料堆砌也不等同于政绩突出。要处理好“简”与“实”的辩证统一,简化的是冗余程序,夯实的是为民初心;精简的是考核指标,强化的是治理实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力戒考核的繁琐哲学。当繁琐的考核程序化作简洁的实绩清单,当堆砌的层层台账转化为民生温度,我们看到的是基层减负的成效,更是共产党人“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

孙萍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