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23 07:56

4月22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咸阳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介绍,咸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咸阳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坚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咸阳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能化、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光子等未来产业,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咸阳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谋划了一批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咸阳新区落户咸阳高新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在咸阳共建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居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首位。

咸阳将开发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去年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今年,咸阳着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咸阳锚定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稳粮、优果、扩菜、强畜协同发力,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稳居全省前列。

去年,咸阳粮食总产量超过185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水果产量超过550万吨,居全省第一;蔬菜产量达到388万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1万亩、产量141万吨;泾阳是陕西西红柿第一县,普罗旺斯西红柿深受消费者青睐;羊乳产业是咸阳农业特色产业,咸阳通过“产、加、销”融合发展,奶山羊存栏量超过70万只,年产羊奶量近1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咸阳弘扬传统技艺,提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水平,目前产量接近6000吨,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

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农业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资源,益海嘉里、双汇、伊利、金沙河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咸阳,咸阳也培育出红星软香酥、心特软、子祺等本土优质食品加工企业。

加快打造文旅支柱产业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咸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打造支柱产业,促进结构升级,激活消费潜力。

咸阳深入挖掘郑国渠“天下第一渠”的文化内涵,渠首遗址区于4月20日对外开放;谋划实施秦直道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擦亮秦文化标识;开展汉唐帝陵保护专项行动,乾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咸阳博物院(新馆)5月动工建设,将全面展示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咸阳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面馆,还有福园巷子、咸阳老街等新晋打卡地,富有烟火气;渭河穿城而过,形成万亩咸阳湖、万亩绿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咸阳有特色民俗文化。袁家村去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除袁家村外,咸阳还有马嵬驿、龙泉公社等一批乡村旅游体验地。

咸阳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咸阳北山最高海拔1800多米,气候凉爽、绿树成荫;修建在泾河上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被称为陕西的“小三峡”,蓄水完成后,将对周边区域气候产生影响;咸阳推进东庄水库水利风景区建设,全面开展泾河综合治理,打造泾河“百里画廊”。

记者 琚鹏飞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