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 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 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城乡一体发展的“幸福密码”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3 10:30

2fccb182bdd27381510bea66e84142d2.jpeg

白河县教共体内的学生在名师“空中课堂”上课(资料照片)。

“我们整合35间闲置办公用房、2所闲置村级小学、3000余平方米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闲置门面房,改造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统一管理使用。”2月12日,镇坪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谭高礼表示,“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试点建设以来,全县新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面积4300余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1460平方米、同比增长16.3%。”

近年来,安康市创新实践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医共体”“文共体”)等“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建设,通过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资源重组,构建人财物统筹、责权利一体的“一家人”模式,依照以县为主、城乡贯通、资源下沉、优质均衡,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

“跟着吴世丽老师学习后,我的教学能力提升了很多。现在孩子们更爱上我的课了!”1月7日,白河县宋家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张琇珺开心地表示。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安康市在义务教育学段采取“规模相宜、学段相同、距离相近、强弱搭配”的方式组建教共体,每个教共体由“1个核心校(总校)+若干成员校(分校)”组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延伸。吴世丽所在的白河县第二中学成为核心校,帮扶辖区白河县宋家初级中学等学校。

“教共体通过名师‘空中课堂’、优秀教师走教、骨干教师下沉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帮带。总校根据成员校短板弱项,分批择优选派中层或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职,成员校定期遴选人员到核心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集中轮训,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治校能力和薄弱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白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黄炜表示。

吴世丽对张琇珺进行手把手指导。“吴老师要求我上课时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始写教学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谈及帮扶,张琇珺感到收获满满。

同时,教共体坚持管理共进、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评的“五共”管理模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截至2024年12月底,安康市共组建教共体100个,覆盖学校407所、学生19.53万人、教师1.46万人,覆盖率分别达71%、67.8%、70.9%。教共体内双向交流教师1458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数量的25.1%,在符合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向的基础上,带动生源就近就便上学。

整合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充分受益

“去年住院总费用5160元,今年住院总费用只有4378元!”2024年12月30日,宁陕县四亩地镇太山坝村村民许爱明表示。

65岁的许爱明患慢性肺病已有10余年。每到秋冬季,他的病情就会加重,需要住院治疗。2024年12月,许爱明从镇卫生院转到医共体总院住院治疗。因为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集采药品使用等措施的推行,这一次他的住院费用下降,就医负担减轻。

安康市优化整合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实行“1个总院+牵头医院+若干分院”方式组建医共体,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总院,各镇卫生院为分院,并把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建立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的共同体,推动群众首诊分诊同质化,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合理费用增加。

“我们在医共体内推行‘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线上处方’举措,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宁陕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鹏表示,2024年1月至11月,宁陕县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54项、影像(放射)结果互认34项,县医院对基层卫生院检查项目互认18项,13家医疗机构对县医院检查检验结果项目全部互认,受益群众达42864人次。

截至2024年12月底,安康市共组建医共体13个,设置牵头县级医院14家、成员单位医院21家、县级和镇级分院166家,覆盖卫生技术人员1.5万余人,惠及全市常住人口245.72万人。

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1月7日一大早,镇坪县上竹镇的国心书房田湾农庄分馆里熙熙攘攘。原来,在镇坪县图书馆馆长丁蕊蕊的组织下,3名县上的书法名家到镇上义务帮村民写春联。

“往年上集市买春联要花几十块钱哩!现在,书法家直接来镇上免费给大家写春联,真是太好了!”上竹镇大坝村村民林家江开心地说。

在不增设机构、不调整职能、不抽调人员、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安康市将文共体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紧密衔接,分别在县文旅广电局、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文共体总中心、分中心、子中心。总中心对各分中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筹调配管理,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

文共体建设坚持“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相结合。总中心建立全县文化服务资源清单,子中心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点单系统,形成“需求采集—服务供给—评价反馈—项目调整”运行方式,实现从“我送你接”向“你需我送”的服务转变。

“在这次义写春联的活动中,不少群众反馈,可以让书法老师现场教他们写春联。于是,我们在义写春联中增加了现场教学这一活动。”丁蕊蕊说。

镇坪县文共体只是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12月底,安康各县(市、区)全面启动文共体建设,设置总中心9个,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记者 郭诗梦 实习生 张昕怡)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