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带着“中国动画” 闯天下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3 08:20

编者按

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极大提振了业界信心,彰显出中国电影艺术迭代的生命力,增强着国人的文化自信。

聚焦这一文化现象,本报通过专访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琳、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姚明今、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裴亚莉等人,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探讨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陕西动画电影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5d575a3e33b5881b1bd21ac71eaa7ce5.jpeg

2月10日晚,影迷在中影国际影城西影CINITY店自助购票机上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介绍。

当地时间2月8日16时许,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一剧场举行首映礼。这是《哪吒2》在国外的首次放映。

截至2月8日18时39分,《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80亿元,成为全球影史第39部票房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影片,打破80亿元人民币票房俱乐部好莱坞影片垄断。

视觉奇观的极致呈现

《哪吒2》今年春节档上映后,票房一路飙升,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根据票房数据平台给出的最新AI预测,该片票房有望冲击110亿元。

《哪吒2》制作耗时5年半,总参与人数超4000人,总镜头2427个,特效镜头达1948个。

“每个环节都希望能够做到极致。”制片人刘文章介绍,“我们整个制作是一个偏流线式生产的过程,意味着必须在前期的分镜完成之后才能去做后续的开发,所以谁也不愿意成为‘木桶的短板’。各环节之间达成了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关系,都想让自己的制作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从浩瀚的东海到巍峨的陈塘关,影片中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具有宏大的史诗感,又不失细腻的质感。这种场景构建能力,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哪吒2》的特效体量巨大,设计制作涉及138个中国动画公司,不同的公司负责不同的环节,其中包括动画制作、特效合成等。所有团队在电影的幕后名单中都有展示。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不同制作团队相互托举,凝聚集体的力量!”

西安数字怪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0月参与到《哪吒2》项目中,影片中海底龙宫坍塌、哪吒回陈塘关时的岩浆、烟雾、火山灰等细节特效和飞天猪变风火轮特效等均由其制作。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视效导演,到《哪吒2》的视效总监,公司创始人石超群一直带领团队投身创作一线。在《哪吒2》中,他主要负责全片三维特效部分的动态设计指导、特效质量把控以及最终特效成片展示效果。

传统IP的现代演绎

2月9日晚,长安国际影城(钟楼店)《哪吒2》放映厅座无虚席。

观众齐亚茹说:“144分钟,我没有一秒钟走神。从开场的紧张对峙,到中段的温情互动,再到高潮的生死抉择,电影情节推进张弛有度,真的太精彩了!”

《哪吒2》在剧情设计上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神话故事的框架。影片将视角聚焦在哪吒与敖丙的友情发展上,展现了更具人性化的角色塑造。这种改编既保留了原故事的精华,又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力。

在人物关系处理上,哪吒与父亲李靖的亲情线、与师父太乙真人的师徒线、与敖丙的友情线交织并行,构成了立体丰满的情感网络,大大提升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哪吒2》在视觉设计上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片中的场景设计融合了水墨画、剪纸艺术等传统元素,创造出独具东方美学的视觉风格。特别是对龙宫、陈塘关等场景的呈现,既保留了传统神话的韵味,又赋予了现代审美的新意。

从乾坤圈、混天绫等法宝的设计,到五行元素的运用,影片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

多重情感的细腻刻画

哪吒的形象最早见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哪吒闹海”一段广为流传。哪吒生而不凡,却因“魔童”身份遭受误解。哪吒代表着抗争,也象征着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觉醒和担当。

在《哪吒2》中,哪吒的叛逆个性鲜明。哪吒的形象不仅贴合当代年轻人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逆天改命”的精神。

在友情与亲情的刻画上,影片展现了东方文化特有的温情。哪吒与敖丙的友情超越了种族界限,体现了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哪吒与父母的亲情线则展现了传统家庭观念的现代解读。这些情感表达既具有东方特色,又容易产生共鸣。

影片中,哪吒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是最为温暖的部分。在去玉虚宫前,母亲为哪吒准备了许多食物,还叮嘱他要冷静、学会照顾自己。这些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最深沉的爱。哪吒被施了穿心咒,浑身是刺,母亲却毫不畏惧,坚持要抱抱儿子,并说出那句让无数观众落泪的话:“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哪吒2》无疑成为中国动画影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导演饺子说:“我觉得国漫崛起的趋势是一定存在的,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打气,彼此看得到对方做出的优秀作品,从而不断刺激自己,进一步去寻求突破。一个人是孤木难撑的,现在这么多人齐头并进,我们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永远都没有真正的新高度,只有更好。”(记者 师念文/图)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传统文化新表达

苏欣雨

近期,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并创造多项纪录,由电影引发的文化消费热潮同样引人注意。与IP合作的十余个消费品牌,涵盖生活用品、食品、潮玩、出版物等多个领域,这一现象级电影切切实实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哪吒2》炙手可热,这离不开颠覆性的技术应用,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电影中,通过AI技术、数字影像重构技术、动作捕捉技术、虚拟制片系统等,东方美学得以生动展现;影片在保留哪吒传统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编,使传统文化得以年轻化表达。

透过《哪吒2》的爆火,我们能够窥见数字技术与创新思维在激活传统文化方面的强大效能。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淘沙见金,利用创新思维和数字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不仅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还是进一步将文化富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时代课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陕西一直在努力探索。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的虚拟仿真博物馆教育课程,利用虚拟现实、虚幻引擎等数字技术手段,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全景式、延展式、开放式了解以唐墓壁画、灞桥纸等为主题的文物知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制作的数字文创产品“千手福虎”系列数字盲盒,结合数字3D技术、非同质化通证技术,打造珍贵馆藏文物“浮雕螭虎玉剑格”中螭虎纹样的数字盲盒,为广大群众提供有文化、有温度、有价值的数字文化藏品。此外,陕西在实体文创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绒馍馍”“塔舅”等文创产品,以毛绒玩具的可爱外形立体、形象地展示陕西饮食文化和地标建筑等。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的《哪吒闹海》到如今的《哪吒2》,一步步走来,我们看到了技术上的革新,更看到了在传统文化叙事能力上的巨大进步。未来,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需要更多优秀文化作品,需要更多人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访谈丨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新高峰

访谈嘉宾: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 张阿利

截至2月10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1.52亿美元。

对此,记者就《哪吒2》对中国电影的意义、对陕西电影的启示等,专访了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

记者:您怎样评价这部影片?

张阿利:这部影片的艺术水平,市场已经给了最好的评价。可以说,它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新高峰。影片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刷新了中国影片最高票房纪录,证明了它的成功。

记者:您觉得这样的票房成绩,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张阿利:2025年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哪吒2》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的献礼。2025年也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哪吒2》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定会被载入史册。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看到的电影很多都由好莱坞制作。2002年以后,中国开始走上电影产业化发展道路。几十年来,我们在电影类型化、商业化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如今,影院里80%至90%的影片都是中国制作。《哪吒2》的成功就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见证,拉开了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竞争的序幕。

记者:您认为《哪吒2》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张阿利:我觉得《哪吒2》是我国电影民族叙事历程中的神来之笔。120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电影语言中进行中国化叙事。我们要做自己的电影,就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记者:《哪吒2》获得这么高的票房,除了电影本身优秀外,还有哪些客观因素?

张阿利: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持,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有1万多家影院,8万多块银幕,这个数量是世界第一。欧洲有2万块银幕,美国有4万块银幕,我们的银幕数超过欧美国家的总和。

如果没有20多年来我们对电影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没有各大商圈的繁荣发展,就无法诞生如今这么庞大的电影票房。

记者:《哪吒2》可谓老少皆宜,您觉得它的内容叙事有什么优点?

张阿利:去年,我们电影票房不太好,很多人就说电影媒介不行了,去电影院麻烦,票价还高,不如在手机上刷微短剧。

《哪吒2》成功打破了这一说法。人们不是不愿意去电影院,而是有没有影片值得去看。《哪吒2》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话题。影片抓住了社会共情点,观众在影片中能看到自己或者周围人的影子。老百姓关注的是一部电影有没有反映他们的情感,有没有反映他们的现实生活。如果一部影片太远离老百姓的生活,让他们找不到共鸣、共情的地方,观众是不会喜欢的。

《哪吒2》的主创团队很真诚。他们不是拉着观众说我给你讲个故事,而是真正地想要讲好故事。

记者:有130多家动画公司参与《哪吒2》的制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四川的。他们的成功有哪些经验值得陕西借鉴?

张阿利:成都被誉为中国动漫之都,有很多影视动漫技术公司。这次,他们通力合作,进行良性竞争,才做出了这么优秀的电影。电影用的都是国内团队,虽然投资不大,但效果出人意料。

西安动漫基础不差,我们也有很多专业公司,应该对其进行精细化的扶持,共建产业链,助推动漫产业发展。商业大片一直是陕西电影的短板,我们应该向四川取经,学习他们是如何让重大电影项目落地,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记者 师念

《哪吒之魔童闹海》综合票房数据

1月29日,4.87亿元

1月30日,9.67亿元

1月31日,15.87亿元

2月1日,23.18亿元

2月2日,31.31亿元

2月3日,39.75亿元

2月4日,48.41亿元

2月5日,54.91亿元

2月6日,60.77亿元

2月7日,66.18亿元

2月8日,72.38亿元

2月9日,80.00亿元

2月10日,84.81亿元

2月11日,89.63亿元

截至2月12日12时,91.74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25名。

(记者 师念整理)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