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考古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 为方便参观汉阳陵将开通摆渡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25-01-17 14:06
循迹文景之光,点亮历史星河。1月16日,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策划举办的《从白鹿原到咸阳原——考古视野下的“文景之治”印记》特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据了解,这是霸陵考古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
展出霸陵考古出土文物共88件组
展览开幕式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李明主持。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院长李举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先后致辞。陕西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段红升宣布展览开幕。
陵考古先后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陕西省六大考古发现”“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等多项殊荣。霸陵与阳陵及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已成为人们洞悉往昔、认知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溯源汉民族、认识汉王朝、了解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本次特展的展品主要选自霸陵考古出土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文物共计88件组,配套择优遴选汉阳陵精品文物40件以及文物标本35件,全面展现文景父子两代明君共同缔造的治世图景,揭示治世背景下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辉煌成就。
整个展览由循迹帝陵、探源文景、掠影治世三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循迹帝陵,从考古勘探发掘成果入手,以汉文帝霸陵与汉景帝阳陵陵园形制为例,分析西汉帝陵发展演变脉络,阐释帝陵陵园形制布局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内涵,揭示作为古代国家重点工程的帝陵与现实政治格局的关系。
第二单元探源文景,以“守成与变革”“固本与强军”“仁政与德治”三个视角,呈现文景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富国强基的具体措施,溯源“文景之治”治世典范的历史成因。
第三单元掠影治世,撷取霸陵考古出土陶器、金银器以及乐器等典型器物,以“土火涅槃 微笑最美”“吉金铸史 其光永存”“琴瑟在御 岁月静好”三节分类展示,挖掘参展文物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解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文物会说话、活起来。
配合展览开幕,还举办了专家主题分享及文创产品首发。西汉帝陵考古权威专家焦南峰先生、特邀策展人曹龙研究员,对西汉帝陵考古成果及展览进行了点评和诠释,讲述了霸陵与阳陵考古的历史渊源与重要研究成果,并分享了策展过程中的故事。
举办这场展览是汉陵考古人多年来的心愿。当天仪式结束后几代汉陵考古人拍照合影,留下了这值得纪念的宝贵一刻。
为何是“从白鹿原到咸阳原”?
据特邀策展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曹龙介绍,这是霸陵遗址发掘之后,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展览,展出的霸陵出土文物总数为88件组124件。
“展览的标题是‘从白鹿原到咸阳原’,为何这样说?因为我们在白鹿原明确了霸陵的准确位置。从帝陵形制发展演变的规律上来讲,双重陵园和外藏坑围绕帝陵一周这种制度是从汉文帝霸陵开创的,而汉景帝阳陵在继承的同时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作为制度确立下来。这是策划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上世纪90年代到2006年,对汉景帝阳陵所做的全面系统的考古工作具有‘解剖麻雀’的作用,归纳出了阳陵模式。后续做西汉大遗址考古工作,包括汉文帝霸陵考古工作,都是在阳陵模式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但追本溯源,我们又从霸陵找到了咸阳原上汉景帝阳陵的源头。”
“在长陵和安陵,帝陵外藏坑是没有规律的。上世纪90年代做了汉景帝阳陵外藏坑的考古工作后,我们知道从阳陵开始,帝陵外藏坑是围绕帝陵一周集中分布,象征着以土地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加强。当时我们一直以为,独立的霸陵应是作为特例排除在外的。在霸陵考古中我们发现,它的外藏坑也是围绕陵墓一周。所以说,加强中央集权制就是从文帝开始的,这和文献及历史脉络也是相对应的。因为有阳陵的经验,在霸陵外藏坑里出土明器的官印比如中司空、车府等,我们就知道它和阳陵是一样的。阳陵的考古工作做得早,但阳陵就是传承了霸陵这种外藏坑的象征意义。”
从出土文物掠影“文景之治”治世风采
展出的一件龙首铜花饰工艺精美,格外吸引观众目光。据介绍,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黄金和白银的产量和流通量最高的阶段之一。范铸、捶揲、鎏金、错金银、包金等工艺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霸陵出土的金银器物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部分具有异域风格。
此前新闻报道中重点关注的霸陵考古出土文物,比如古代计时工具铜滴漏、造型似现代齿轮的“棘轮”,以及一些铜构件等,在展览中也有介绍。看起来像齿轮一样的东西,有学者推断其可能是弩炮的制动装置。
在“琴瑟在御,岁月静好”一节,重点展示的乐器有石磬、铜钮钟,以及考古发现的乐器构件铜瑟枘(rui)、铜琴轸(zhěn)等。在这一区域展陈的一件鎏金铜罄架的工艺也异常精美。展板文字介绍,文景时期各阶层日常娱乐活动逐渐丰富,尤其是宫廷朝请、贵族宴饮、国家祭祀等重大场合,钟磬齐奏、琴瑟和鸣、长袖飘飘、百戏助兴,既是国家礼仪秩序所需,亦是庆典娱乐规范所至。
展出文物中有霸陵发掘出土的刑徒俑,有的还带着刑具。曹龙介绍,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汉文帝霸陵27号坑出土的刑徒俑。“27号坑出土的印章是‘中司空丞’、‘中司空印’,这其实管理国家大型工程营建的,也是管理刑徒的一个专属机构。这些坑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这种国家大型工程的主要劳动力——除了兵卒之外,就是刑徒。在茂陵、阳陵都发现过修陵人墓地,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刑徒墓,并发现了铁制的刑具。这次我们在霸陵27号坑里面发现,除了有这种带铁制刑具的,还有受过宫刑的,以及受髡刑被剃了头发的。这可能和文帝初年减免刑罚的刑罚改革有一定关系。”
霸陵动物考古成果在展览中也有重点展示。曹龙介绍,霸陵考古发现的动物殉葬坑获得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此前,在战国时期的神禾原大墓即夏太后墓,包括兵马俑坑里都发现有动物的骨骼。但在汉文帝霸陵西南角和薄太后南陵西北考古发现的是一个动物一个坑,典型的有老虎、熊猫、貘,金丝猴、丹顶鹤、龟等,它象征的是皇家苑囿,和用作畜力或膳食是有区别的。它划定了特定区域,里面的动物大部分都是珍禽异兽,还有目前生存在热带的一些物种。当时应该是在打造地下世界,坑里面是珍禽异兽,坑外面有可能是奇花异草。
1月18日将开通节假日、双休日公交摆渡车
据介绍,配合展览还开发了品类丰富、兼具实用功能的系列文创产品,涵盖了文具、饰品、生活用具等,将“文景之治”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设计完美交融。
配合展览开幕,还举办了《神奇动物从哪儿来》教育活动,通过知识小课堂向小朋友们介绍考古人员在霸陵与南陵发掘的动物从葬坑,并详细拓展了坑中奇珍异兽的相关知识。
为方便游客出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将于1月18日开通节假日、双休日公交摆渡车,届时游客可在汉阳陵与西安市行政中心地铁口之间便捷往返。详情可关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记者 马虎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