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源配置 润泽三秦大地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024-06-27 14:45

陕西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且71%的水资源分布在陕南地区。缺水,成为制约关中和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破解水资源瓶颈、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重大水利基础建设项目。

1.jpg

黄池沟配水枢纽容积2.2万立方米,是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的衔接节点。(资料图片)

汉济渭输水工程以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为水源,由黄金峡泵站自黄金峡水库提水,源自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汩汩清流,穿越98.3公里的秦岭隧洞输水至黑河金盆水库下游黄池沟。而在汉江清流进入黑河西安供水管线,输送至西安之前,还要经过一个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节点——黄池沟配水枢纽。

2.jpg

黄池沟配水枢纽。 经济日报记者雷婷 摄

目前,引汉济渭一期调水工程顺利完工,2023年7月实现先期向西安供水。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成功实现先期通水,一举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上的成功“牵手”。

汉济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魏溪告诉记者,通水一年来,工程已初见成效。从发电情况看,已累计上网电量3.8亿千瓦时,今年以来发电量已突破1亿千瓦时;在供水方面,已累计调配水量4400万立方米。今年入夏以来,向西安日供水量突破百万立方米,提供了相当于西安市民近50%的用水。工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安的供水格局,还对抗旱保供水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3.jpg

引汉济渭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资料照片)

渭河管桥,横跨渭河两岸。渭河管桥是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最大的一个单体建筑结构,也是国内首座四塔五跨钢桁梁斜拉结构的输水管道特大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四座水滴形索塔高高耸立,两侧引桥已挺起骨架,施工人员正在开展钢桁梁安装作业。

5.jpg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渭河管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开展钢桁梁安装作业。 经济日报记者雷婷 摄

“南北两条输水干线正在按规划加速推进,预计今年9月底,汉江水将向北输送至武功、礼泉、泾阳等地;向南流经鄠邑、长安、灞桥等区域。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汉江调水15亿立方米,有效解决关中城市群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受益人口将超过1400万。”引汉济渭公司秦岭分公司经理李金霖介绍。

6.jpg

正在建设中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资料图片)

在位于泾河下游礼泉县叱干乡东庄村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正在浇筑当中,坝体施工进行到关键节点之一排沙泄洪深孔部位。据介绍,大坝设计9个孔洞,最下面的两个将用来排沙。在东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可通过这9个孔洞的配合调节流入渭河的泥沙。

7.jpg

正在建设中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 经济日报记者雷婷 摄

东庄大坝建成后,将连同渭河下游的水利工程形成一套完整的渭河下游防洪体系。既可以有效减少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也使渭河下游的防洪能力提高。还可以给铜川、咸阳等渭北地区供水,大大缓解这一地区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情况。同时,可以确保泾河下游不断流,泾渭湿地不萎缩、不退化。

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陕西出台《陕西水网建设规划》,谋划构建“五纵十横”陕西水网主骨架。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工程正在全面推进,预计2026年工程可全面建成受益。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贯通,黄石沟水库顺利封顶,预计2025年完工通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