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 听听这些爸爸的父爱故事

来源:群众新闻 2024-06-16 08:43

他们,常年坚守岗位,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这其中有一线保障城市用电的带电作业工;呵护新生儿宝宝却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妇产科医生;不论严寒酷暑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还有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特殊儿童父亲。

他们是家庭的支柱,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爸爸的故事。

妇产科医生王建锋:珍惜与陪伴同样重要

d5cf5af50651da07a58cd1a23baffe0d.jpeg

值班中的王建锋。

38岁的妇产科医生王建锋,即将迎来他的第三个父亲节。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寻找平衡的他,对于“父亲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庆祝方式。今年,他将与家人一同前往秦岭,在大自然中享受宝贵的亲子时光。

6月13日20时许,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住院一部的病房中,记者见到王建锋时,他正在为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家属讲述术后注意事项。王建锋告诉记者,他经常在孩子没睡醒的时候出门,在孩子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回家。更别说带孩子和家人去旅游了,感觉对孩子的关爱太少 ,需要陪伴的时候总不在孩子身边,所以今年的父亲节,准备过得特别一些。

“我计划与妻子和孩子一起前往秦岭,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度过一天。”王建锋说,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其实十分难得,因为他每9天就要值班一次,且每次值班24小时。此外,每周三和周六他要上门诊,一周仅有周日一天休息时间。

每天7点出门,孩子往往还没睡醒。偶尔孩子醒了发现他还没有离家,便会抱着他不让走。王建锋坦言,看着孩子哭泣,心里也不是滋味。在他看来,尽管无法像其他家长那样全天候陪在孩子身边,但他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珍惜与家人共度的平凡时刻同样重要。

电工石承阳:儿子把我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e3a548b3ae2aff3a1a466d4311d294a4.jpeg

工作中的石承阳。

6月13日上午,在西安市元凤一路上,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一班班长石承阳和同事们正在烈日下紧张地忙碌着。为保障居民正常用电,无论严寒酷暑,石承阳和同事们总是坚守在一线,虽然辛苦,但每当7岁的儿子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起自己的父亲时,他总能感到欣慰。

正值盛夏,炽热的阳光如火焰般炙烤着大地,石承阳和同事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用汗水和努力守护着城市的用电安全。穿着长袖工作服,头戴安全帽,一颗颗汗珠从每个人的脸颊滑下,但为了保障城市电力平稳、安全运行,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作为班长,石承阳全程监督指导同事们完成每一项工作。

石承阳告诉记者,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前些年父亲节时,学校老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父亲的故事,他的儿子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爸爸是一名电力工人,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与爸爸的见面机会很少,但是他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缺少不了电力,他的爸爸是为了保障大家用电坚守在岗位上的。

“儿子的理解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每到父亲节,我不要求儿子给我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一句‘爸爸辛苦了’就足够了。”石承阳说。

快递员梁涛:女儿的安慰是最好的礼物

c9bec383ef3e6aec2f3488c8e8bafb75.jpeg

梁涛在送快递。

6月13日7时30分,在顺丰速运西安普丰路营业点内,梁涛和同事们正在整理当天上午需要配送的快递包裹。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梁涛从事快递行业14年来很少有机会陪伴两个女儿,但每当他感到劳累时,女儿总能送上安慰。

梁涛的大女儿13岁,正在读初二,小女儿今年刚满3岁。因为工作原因,他陪伴两个女儿的时间很少。“我住在咸阳,每天早上起床上班时,孩子还没有睡醒,晚上回家时她们已经休息了,平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妻子在负责,有时候想起来确实感到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只能用工作弥补亏欠她们的父爱。”梁涛说。

虽然很少陪孩子,但是孩子总能给他安慰。“有时候劳累一天回到家里,看着小女儿睡觉时可爱的样子,感觉一切都值得。大女儿也能理解我的辛苦,不时还会给我准备一些礼物,比如U形枕头、小风扇,东西不贵重,但是我很高兴。”梁涛说。往年过父亲节时,大女儿给他送过一幅亲手画的画,画中梁涛拉着女儿的手快乐地奔跑着,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父亲节礼物。

特殊儿童父亲刘新立:用父爱铺就孩子成长路

ba9eb24d1139e3af0924fe212693a8dd.jpeg

刘新立和奔奔。

6月13日16时30分,刘新立来到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接儿子回家,看着16岁的儿子比自己个头还要高,他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过得有多不容易,只有他们一家知道。

奔奔(化名)是早产儿。到了孩子要上幼儿园的年龄,两人发现,孩子说的大多是叠词,喜欢转圈圈。“直到有一天,看了个电视节目里面介绍孤独症,我家孩子的症状都能对上。”刘新立带着孩子去医院就医,面对诊断书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然而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我知道自己需要扛起责任,需要更勇敢地去面对、去承担。”

刘新立很快接受了事实,希望孩子拥有正常的生活,两口子将孩子送进普通幼儿园。幼儿园一换再换,孩子始终无法适应。刘新立多方了解后,将孩子送进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

不像有些父母将孩子锁在家里,怕受到伤害,怕被人歧视,怕心理受伤,相反,他很积极地将孩子带出去。刘新立说,藏着掖着反而会使自己更累,因为对他而言,自家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已。

“一直以来,支撑我最大的动力,是父亲的角色和自己肩上的责任。”刘新立说,“我相信自家孩子只是比别人慢一点,多给他一点时间,他都可以做到。”一年365天用父爱给孩子成长铺路,这是他俩最幸福的时光。

(文/图 记者 白圩珑 葛兰 陶颖)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