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叮咬高发期 “蜱”一下可能会致命

来源:西安晚报 2024-05-22 08:01

初夏时节,碧草如茵,举家一同或是三五好友,搭起帐篷、支起烤架、摆上美食,撸串、打牌、歌唱、游戏,好不自在。在无法远行的日子里,露营成了越来越多人周末放松的优先选择。但野餐、露营热门季也是蜱虫出没高峰期。专家紧急提醒,拥抱大自然时,“蜱”一下可能会致命。被蜱虫叮咬后可别不以为然,如出现发热、虫体断裂,要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

蜱虫又被称为“夺命虫”,其危害程度不可小觑。不久前,甜甜(化名)一家驱车前往牧场露营烧烤。就在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时,一只小虫子突然爬到了甜甜身上并快速蹿到其脐部,甜甜爸眼疾手快,一巴掌让虫子当场“毙命”。家人发现甜甜被叮咬处有少许红肿,用碘伏简单消毒后便没再理会。但一夜过后,甜甜被咬过的伤口越发红肿,且出现浑身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甜甜爸顿感不妙,立即带着孩子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接诊医生结合病史,考虑蜱虫咬伤后感染,紧急麻醉下为甜甜进行了虫体残余清除术,抗炎治疗一段时间后,甜甜这才顺利出院。

小小蜱虫竟有如此大危害?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武鹏医生介绍说,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芝麻大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虫子,生活在矮的灌木丛或树林中,以吸血维生。一旦附着在人或动物身上后,会在皮肤上打洞、叮咬、吸血,然后脱落。“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我国最常见的蜱虫传播疾病包括莱姆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Q热病、兔热病和斑疹热等 81 种病毒性、31 种细菌性和 32 种原虫性疾病,另外被蜱虫叮咬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武鹏说。

蜱虫附着时间越长,发生危险的风险越大。但户外发现蜱虫时,既打不得,也揪不得,要以驱离为主。这是因为被蜱虫叮咬后时间越长,虫体释放的毒素越多,从而导致过敏和感染的程度越重。如果发现皮肤上有蜱虫,须立即将它清除。但不要直接用手拍打,避免接触挤破蜱虫后的流出物。另外,蜱虫嘴上有倒钩,被它叮咬后很难直接取下,强行牵拉容易导致蜱虫口器折断,留在皮肤内,只能通过手术取出。而倒钩中携带的神经毒素容易引起皮肤继发感染,导致严重感染。发现蜱虫附着后,建议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使其自行松口。也可以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蜱虫活跃期,避免叮咬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武鹏建议,大家外出游玩时最好避免暴露皮肤,或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注意不建议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避蚊胺。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逗留。露营时衣物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应当用杀虫剂熏蒸或浸泡。游玩归来一定要彻底检查身体上有无蜱虫。 记者 王江黎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