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 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 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触摸一条“红色高铁”的脉动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5-14 09:05
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国铁建大桥局施工的西延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王家河特大桥钢管拱架设在有条不紊进行(4月28日摄)。 记者 袁景智摄
陕西是我国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省份以及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十四五”以来,陕西加速交通强省建设,掀起高铁线路建设高潮,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铁在建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春末夏初,从西安出发向北,一路绿树葱茏,黄色、白色的花点缀在山间。
塬梁沟峁间,通往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西(安)延(安)高铁正在铺建:新尚家沟隧道贯通,沮河特大桥跨沮河连续梁合龙,王家河特大桥钢管拱合龙……
西延高铁全长约300公里,是纵贯陕西南北的高铁主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条“红色高铁”。线路始于西安,终点位于延安,串联富平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等地,可满足沿线群众高铁出行的期盼,承载着振兴革命老区的重要使命。
冲刺!力争早日通车
“顺利贯通!”“成功合龙!”……今年以来,西延高铁项目建设、施工单位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掀起大干热潮,各施工点捷报频传。西延高铁建设进入提速期。
“昨天,我们进行了主桥钢管拱试提升,今天在调整准备。”4月28日,西延高铁王家河特大桥上,正在现场指挥的中铁建大桥局西延高铁项目部总工刘一震说,“我们计划明天进行钢管拱提升合龙。”
王家河特大桥是西延高铁全线跨度最大的桥梁、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无砟轨道同类型桥梁中主跨跨度最大的桥梁,目前全桥已合龙。
刘一震提到的钢管拱计算跨度248米,总重920吨,需使用2台汽车吊将钢管拱的4个拱肋提高27.13米进行合龙。“钢管拱合龙是王家河特大桥建设的重要节点,在西延高铁项目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刘一震说,“钢管拱合龙后,我们计划在6月20日前完成拱肋混凝土灌注及吊杆安装调试。”
4月29日,王家河特大桥钢管拱按计划顺利合龙。这意味着王家河特大桥建设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西延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西延高铁计划工期5年,2021年5月铜川至延安段开工建设,2022年11月西安至铜川段开工建设。
作为一条从关中平原出发穿越黄土丘陵区的高铁线路,西延高铁建设难点不少:交叉作业多,与已有公路、铁路交叉处总计700处,施工安全风险极大;线路桥隧比高,高风险隧道多;桥梁特殊结构多,以跨越沟谷、连接两端隧道出入口的大中桥为主,且多次跨越河流、铁路、高速公路,施工难度较大。
为保障西延高铁黄土隧道建设安全推进,项目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超前地质预报团队采用洞内地质素描、综合物探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进行探测,重点研判黄土围岩工程性质、围岩变化及空洞等情况,为黄土隧道开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西延高铁建设单位西成客专陕西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多个科研课题研究,攻克技术难题。施工中,西成客专陕西公司携手各施工单位,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效保障工人作业安全。
“西延高铁全线有隧道47座、桥梁66座,目前隧道已贯通34座,隧道开挖已完成95%。全线桥梁成桥米施工完成50%,路基土石方施工完成76%,预计今年底铜川至延安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延指挥部主任部员王征说,“2025年底,西延高铁将按计划建成投用。”
期盼!高铁梦终成真
开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有关西延高铁建设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西延高铁建设有重要进展!”“快了快了,明年就能坐着高铁去延安。”……
大众关心、关注西延高铁建设,是因为西延高铁路网地位十分重要,沿线地区对这条高铁期盼已久。
早在10年前,陕西就已着手谋划西安至延安的高铁。2016年,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完成西延高铁可行性研究。也是在这一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西延高铁被纳入规划中,成为包(银)海通道的组成部分。陕西也绘制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蓝图,提出“市市通高铁”的目标。
2018年12月,西延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2019年10月底,西延高铁宜君至延安段初步设计获批,为西延高铁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西延高铁线路自建设中的西安东站引出,向北经西安市灞桥区、临潼区、高陵区、阎良区,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和宝塔区,引入既有延安站,沿途设港务区东(越行)、高陵、富平南、铜川、铜川北、宜君、黄陵西、洛川、富县北、甘泉北、延安站(既有)11座车站。
“西延高铁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主脊梁’的重要构成,与正在建设的西康、康渝、延榆高铁共同形成纵贯陕西的南北大通道,对于完善陕西综合立体交通网、国家高速铁路网具有重要意义。”王征说。
西延高铁开通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西康、康渝、延榆高铁建成后,乘坐高铁从安康出发至榆林,最快只需3个多小时。
在延安市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主任刘雄林看来,西延高铁是延安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承载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2021年5月,西延高铁正式开工建设。
一条期盼已久的高铁线路从蓝图变为现实。全省上下欢欣鼓舞,各级各部门在政策、审批、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西延高铁开工后,延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铁建设工作,先后建立高铁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成立西延高铁建设推进工作专班,下设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建设环境保障组,企地协同、市县联动,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扎实做好市级出资、建设用地和环境保障各项工作,全力保障高铁建设顺利推进。”刘雄林说。
提速!老区振兴迈大步
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跨越山河阻隔,连通不同地区,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梳理陕西“米”字形高铁网,每条高铁线路背后,都蕴藏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加快构建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同意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批复西延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指出。
“为更好发挥高铁对革命老区的带动作用,西延高铁所经的延安5个区县均设有高铁站。”刘雄林说。延安,北连榆林,南接咸阳、铜川、渭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同时,延安是陕西重要的能源生产地、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以及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2023年,延安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前列。
但另一方面,延安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交通运输条件并不优越,与周边城市尤其是省会西安的交通连接性还不够强,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有待深入挖掘。
“延安地区现衔接包西、甘钟、浩吉三条铁路,包西铁路由北至南穿城而过,承担沿线客运及通道货运功能;甘钟铁路接轨于甘泉北站,主要承担沿线地方货运功能;浩吉铁路设延安东站,是‘北煤南运’大通道。”刘雄林说。
客运方面,从西安出发前往延安,驾车需4个小时左右;乘坐火车,大多车次需耗时3个多小时,最快的车次也需耗时2.5个小时。
“西延高铁以及去年开工建设的延榆高铁建成后,将极大完善延安的铁路网络。”刘雄林表示。
人便其行,物畅其流。高铁通达,将助推延安迈出开放发展的大步,提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延安已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以此为依托,延安正加紧建设国家煤炭物流枢纽、国家应急物流枢纽、区域性大宗物资物流枢纽,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重要枢纽节点。
西延高铁不仅能带动陕北革命老区振兴,还将加速西安都市圈、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西延高铁所经西安市灞桥区、临潼区、高陵区、阎良区,渭南市富平县以及铜川市耀州区等地,均在西安都市圈规划建设范围内。
西延高铁作为西安都市圈内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兼顾城际铁路功能,对促进西安都市圈要素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加速都市圈各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记者 杨晓梅)
权威访谈
加速项目建设 完善区域路网
专访嘉宾:
延安市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主任 刘雄林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延指挥部指挥长 周卫民
陕西目前有5个在建高铁项目,全省高铁建设总里程达1010公里,高铁在建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在建的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的第一条高铁,兼顾城际铁路功能。
问:按规划,西延高铁明年将建成通车,请介绍一下目前的建设进度。
周卫民:西延高铁全线有隧道47座、桥梁66座,目前隧道已贯通34座,隧道开挖已完成95%。全线桥梁成桥米施工完成50%,路基土石方施工完成76%,预计今年底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刘雄林:延安市境内28座隧道已开工27座;37座桥梁已全部开工,桩基完成设计的98.9%,承台完成设计的97.6%,墩身完成设计的96.8%。35段路基中31段已开工,完成挖方670.1万立方米,占设计的96.3%。
问:在全国、陕西、延安的高铁网络中,西延高铁占据什么地位?
周卫民:西延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将进一步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强化陕西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
刘雄林:西延高铁的规划建设承载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是延安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进一步完善延安综合交通网络。目前,延安衔接包西、甘钟、浩吉3条铁路,西延高铁、延榆高铁及定边至延安铁路规划落地后,延安铁路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形成延安至西安、榆林等地的1小时交通圈,对延安加快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
问:除了西延高铁,延安还有没有建设高铁、铁路的规划?
刘雄林:除西延高铁外,延榆高铁已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按照规划将在2028年建成通车。我们正在开展长治经临汾至延安铁路预可行性研究。该铁路位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青银、陆桥通道之间,衔接包(银)海、京昆及呼南通道,有助于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强陕西与华中、华东地区的交流合作。
问:西延高铁建设中有什么难点、亮点?
周卫民:西延高铁穿过黄土高原,高风险隧道多,极易发生掉块和坍塌事件;桥梁特殊结构多,多处跨越既有铁路、公路、河道,施工难度较大。建设过程中,西城客专陕西公司和各施工单位协同发力,强化技术创新,有效攻克施工难点。我们针对西延高铁项目特点,开展2个国铁集团科研课题、2个省级科研课题和11个公司科研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建设中施工技术和管理难题,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比如,在杜村跨包茂高速立交特大桥连续梁墩顶高位转体体系中,球铰可在承重下拆卸并重复利用、液压马达齿轮驱动可实现正反转动等技术均为世界首创;在新延安隧道等大型机械化配套工点,开展优化设计工法和支护方案、钻爆法大型机械化配套工装研究,解决水平岩层大断面机械化安全快速施工难题;通过黄土路堑高边坡失稳早期预警系统研究,在黄土路堑边坡设置北斗卫星定位自动监测系统、深层水平位移自动监测系统以及土压力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黄土路堑开挖过程中边坡土压力变化以及边坡位移情况,有效保障延安站12级高边坡以及铜川北站8级边坡施工安全。目前我们已有专利14项、论文29篇、软著2项、工法2项。
在严守安全底线方面,我们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隧道施工中,每个作业面划为1个独立网格,桥梁施工中,每2公里到3公里划为1个网格,路基施工在同一个网格内可覆盖邻近的两个以上路基段落,劳务驻地参照居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设置网格。西延高铁项目全线划分网格单元127个,设置网格管理员和社区管理员共计1375人。通过网格化管理,有效保障了工人作业安全。
在应急救援上,我们建成宜君、富县2个二级隧道施工安全应急救援站,构建起覆盖在建西延高铁各工点应急逃生、标段内部自救和专业化救援3道安全防线一体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记者 杨晓梅)
记者手记
持续提升老区群众获得感
杨晓梅
西延高铁作为通往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群众期盼已久。从开展可行性研究到可研报告获批再到正式开工建设,西延高铁从蓝图变成现实,历时10年。这10年里,每条有关西延高铁的消息都能挑动群众的敏感神经,成为群众讨论的热点话题:“通了以后可就方便了”“我们县设了站,欢迎大家来旅游、投资”……
对沿线群众而言,这条高铁是奔向美好生活的一级阶梯,将有利于便捷出行,加速资源流动,畅通经济发展“动脉”,把所在地区带入更广阔的市场。事实也证明,高铁作为城市间人员流动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陕西近年来持续织密高铁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省高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除西延高铁外,还开工建设西康、康渝、西十、延榆4个高铁项目,高铁在建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陕西“市市通高铁”的目标即将实现。加速高铁建设,陕西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感受到,高铁沿线乡村人居环境优美、道路通达四方,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切实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的需求会更加多元。要坚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链接
陕西已建成5条高铁线路,全省高铁营业里程超过1000公里,约占全省“米”字形高铁网规划规模的50%;5个在建高铁项目,建设规模达1010公里。
预计西延高铁项目2025年建成,西康、西十高铁项目2026年建成,康渝、延榆高铁项目2028年建成。
预计今年7月西延高铁全线隧道贯通,今年底西延高铁全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