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精心养护 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时隔13年后“再聚首”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24-04-19 08:33

4月18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并安放在展柜中。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聚首”。这也是自2011年之后,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的原件时隔13年后再次同时向公众展出。

△秦陵一号铜车马

IMG_9454.jpg

△秦陵一号铜车马

IMG_9501.jpg

△两乘秦陵铜车马时隔13年后再聚首,同时向公众展出

二号铜车马先搬家 “新家”距出土地点仅240米

1978年12月,在秦始皇帝陵西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 结构完整,装饰美轮美奂,雕塑精美,工艺精湛。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仿真秦代真实马车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铜马车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对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学界誉为“青铜之冠”、“世界马车史上的里程碑”。

这两乘彩绘铜马车,不仅是古代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结合,也是青铜铸造史上代表作品,其系驾结构、铸造技术、彩绘艺术无不达到了青铜文化的高峰。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修复公开展示后,秦陵博物院几代文物工作者从未间断对它的探讨研究和保管养护。

IMG_9440.JPG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入口

IMG_9441.jpg

△青铜之冠

2021年5月18日,秦陵出土二号铜车马搬进了“新家”,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对观众开放,该馆位于丽山园内封土西南侧,距离它们的出土地点铜车马陪葬坑仅约240米。同时,秦陵博物院开展了对一号铜车马的保养维护工作。

三年来,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系统全面保养维护

三年来,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保养维护,以保障其在包装、运输和展陈中的稳定和安全。这项工作主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认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一系列细致的诸如粘接、回贴、除锈等保养维护操作。

△保养工作照

△保养工作照

△保养工作照

△保养工作照

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副研究馆员刘江卫介绍,在科学分析方面,文物保护人员利用X光探伤技术准确的揭示了结构、焊接、修复痕迹及早期修复报告中未能体现或描述的细节;利用超景深显微拍照技术对特征病害及彩绘纹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病害详情;利用X荧光面扫分析表面彩绘分布情况;利用对早年修复痕迹进行观察以判断其稳定性。

△车轼(X光探伤)

△车轼(修复报告)

△前挡板下半部分(X光探伤)

△前挡板下半部分(修复报告)

△伞盖(修复报告)

△伞盖

在保养修复方面,结合科学分析结果,对于秦陵一号铜车马面临的辔绳断裂等结构风险进行粘接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对彩绘起翘部位进行及时回贴,防止其大面积脱落;对酥粉锈蚀部位进行彻底的清除,遏制病害发展,提高文物稳定性。

发现彩绘木车车马器中的金银器表面,有含义不明确的刻划符号

本次保养维护期间,还对秦始皇帝陵78LYL.3陪葬坑(铜车马坑)出土的木车车马器中的青铜器、金银器等部件进行了加工痕迹观察及初步成分分析。

△铸造痕迹——金当卢之浇注不足

△焊接痕迹——圆泡银银节约焊接处

△钻孔痕迹——“鎏金”项圈铜节钻孔位置

△錾刻及刻画痕迹——圆泡形金节约錾刻痕迹

对出土彩绘木车车马器中的金银器、青铜器进行无损分析和加工工艺观察,结果表明这些器物呈现出铸造工艺特征,且经过了锉磨、打磨、抛光、焊接、钻孔、冲凿、錾刻等修整加工处理,银质器物的表面铸造缺陷有补缀痕迹,金银器表面有含义尚不明确的刻划符号等新的信息和结果。这些信息为研究秦代车马器的材质和工艺提供了依据。

持续性监测与评估结果显示 展柜符合铜车马保存环境条件

为保障铜车马的安全稳定,在秦陵一号铜车马保养期间对铜车马博物馆的展厅环境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研判,以提升和保障铜车马后续保存环境的可靠性。其中对铜车马展厅环境进行的持续性监测与评估结果显示,在智能环境控制设备调控下,展柜的相对湿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符合铜车马保存的环境条件。

秦陵铜车马博物馆目前包括序厅、三个展厅和观众互动区。向观众展示了铜车马的发掘、铜车马的风采以及铜车马上的兵器和车马器具,解读铜车马的性质用途、形制结构、雕塑艺术、彩绘纹饰、铸造技术等,全方位呈现铜车马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并且通过历史影像和考古研究成果,以及铜车马发掘者袁仲一先生和铜车马修复者吴永琪先生的访谈,将铜车马的发现、发掘与修复的精彩故事呈现给观众。

“国际古迹遗址日完成两辆铜车马再聚首,是对《威尼斯宪章》60周年的纪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岗表示,这也是自2011年之后,秦始皇帝陵两辆铜车马的原件时隔13年之后再次同时向公众展出。“今天正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威尼斯宪章》60年与时代挑战’。《威尼斯宪章》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纲领,系统总结了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探索以及各国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纲领性文件,后来成为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遵循。秦始皇帝陵是我国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着《威尼斯宪章》提出来的最小干预、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对秦始皇帝陵展开科学发掘、保护、展示和修复工作。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完成两辆铜车马的再聚首,并同时向公众展出,也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帝陵,对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对《威尼斯宪章》60周年的一个纪念。”

>>>>多知道些:

两乘铜车马 有何不一样?

IMG_9454.jpg

△一号铜车马(左前)

IMG_9473.jpg

△一号铜车马(后)

IMG_9467.jpg

△二号铜车马(左前)

IMG_9493.jpg

△二号铜车马(后)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党士学介绍,这两辆车均为四马系驾,一辆有着伞一样的华盖,四周没有封闭;另一辆车的车盖更大,车厢四周封闭。前者为立车,即车上人是站着的;后者为安车,人在车上可坐可卧。这两辆车都是在秦始皇帝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是按真车真马二分之一大小制作的。

“立车装饰豪华,出土位置就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临近始皇陵地宫。这个位置特别重要,说明它不是普通人乘坐的车,而是皇帝的马车。立车车厢内侧还配备有铜盾,盾高36公分,放大一倍后和兵马俑坑出土的皮胎漆盾大小是一样的。”

“与立车相比,安车车厢前后加大加长,车盖更大,车盖形状随着车厢形状变化成椭圆形,而不是圆形;车盖也随车厢四围而变矮了。最重要的特点是,安车车厢四围有屏蔽结构。在秦代以前,坐乘马车使用很少。史书明确记载,妇女用坐乘车,也就是安车,另外年龄70岁以上的老迈大臣用安车。除了这些人外,绝大多数人用的都是立乘车。”

金银马络头和右骖马头上的纛 是皇帝乘舆车标志

IMG_9460.jpg

△一号铜车马(左前),注意右骖马头上的纛

IMG_9447.jpg

△一号铜车马(前),注意右骖马头上的纛

皇帝乘舆车和普通人的车有什么区别呢?党士学研究员介绍,马车是否为皇帝坐的,主要从装饰上来看。金银马络头、右骖马头上的纛(dào)等是皇帝马车的标志。“纛有在左和在右的区别。秦以右为上,所以嬴政的马车纛在右骖马头上;而刘邦是楚人,楚人尚左,所以刘邦的马车纛在左边。”

皇帝马车的另一个标志是车舆装饰的豪华程度。比如秦陵一号铜车马的车舆是铜铸的,它的四周是屏蔽状态,不是裸露的柱栏式结构。车厢表面可以看到有浮雕的马车柱栏结构,还有非常精美的纹饰。根据彩绘纹饰特点再结合考古出土的马车屏蔽迹象去判断,它的古代实物结构应是高等级马车厢体两面的衣蔽装饰。

记者 马虎振 文/图(文保资料照片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