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长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巡护路上行走的“沙柳”
来源:延长石油管道公司 2022-03-05 13:45
春节刚过,天气异常寒冷。在榆林靖边的黄沙路上,一抹管道蓝分外鲜艳,延长石油管道公司管道运输第一分公司线路巡护一队队长张瑞兴和工友们肩扛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对张瑞兴而言,他埋头巡线十二年,俨然成为管道巡护路上行走的“沙柳”,与管道为伴,以戈壁为邻,用双脚丈量管线,用责任书写担当,保障着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脚踏实地量管线,守牢守好“责任田”
张瑞兴所在巡护队负责的靖榆成品油原线、复线总计258公里,穿梭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之间,途经2区1县上百个村庄,管辖范围内有16座阀室、23个巡检点、10个高后果区、穿越河流3处,日常线路巡护困难多、压力大。
要把管道巡查防护做好,就必须了解周边地形地貌。自负责巡护管理工作以来,这个80后小伙开始了用双脚丈量管线的“旅程”。为了将管线概况熟记于心,张瑞兴走访了上百户人家,徒步行走了上万公里,穿坏了20余双鞋,拍摄实景照片千余张,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管线周边的每一寸土地,管道沿线大大小小的道路他都了如指掌,大家都纷纷称赞他为“问不倒的活地图”。
现在的他,不仅对管道沿途地形地貌和管道附属设施了然于心,对于管道巡查防护的管理体系和架构,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心得。他参与编写制定的《三时巡检法》《三时预警法》《八字巡线法》,以及交叉施工备案审批手续“一图通”、高杆桩二维码巡查“一码通”、杂散电流干扰防护体系等方法,作为管道巡护管理探索的成功经验,已在管道运输第一分公司得到推广和应用,成为了科技助推安全生产管理提质升级的生动范本。
处理纠纷解难题,架起村民“连心桥”
“作为一名巡护管理人员,吃苦受累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那才是真磨人。”张瑞兴说道。
2019年,由榆林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露管处理工作至今让张瑞兴记忆犹新: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穿越水渠管线由于埋深不足,共有12处裸露在外或浸泡水中,随时可能因第三方施工造成油品泄漏,防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可修复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施工途径周边村民庄稼地灌溉水渠,需征得每一户村民同意。但村民不理解,索要的赔偿费用已经远远超出现行补偿标准,局面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张瑞兴每天拿着印有《管道保护法》的宣传册和毛巾、门帘等宣传品,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协商,为涉及到的100余户村民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吃“闭门羹”也成了家常便饭。有时遇到村民下地,他干脆就与大家一起干农活、拉家常,竭尽所能争取解读法律条款、土地补偿标准和普及管道安全知识的机会。
“跑断腿、磨破嘴”的张瑞兴,在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沟通协商之后,用他的真心与真情与当地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成功签署了隐患整改施工协议。就这样,原计划一个月要完成的整改工作,他仅用了半个月,成为榆林市所有挂牌督办项目中唯一一家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他本人也因表现优秀,被抽调至榆林市能源局专家组,并荣获榆林市能源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三年治沙不言弃,黄沙披上“绿衣裳”
“靖榆成品油原线、复线管道70%位于毛乌素沙漠,如果能用绿色植被改善管道沿线土壤环境,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最终实现防沙、治沙、稳沙的长远目标,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这便是张瑞兴的“治沙梦”。
但想在沙漠里种活一株草、养活一棵树,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关键的就是缺水。由于种树区域大部分处于不毛之地,30公里范围内都没有取水点,取水是最大的难题。因此,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旁敲侧击地暗示他在沙漠中种树成本高、见效慢、成活率低,有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此,张瑞兴也曾经萌生过放弃的念头,重新审视和评估过沙漠中种树的可行性,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件固根本、惠民生、利长远的好事。
说干就干,张瑞兴带领职工回到县城,用皮卡车拉水、运树苗、运草种。车子开不到的地方,大家就充当“沙漠骆驼”,一桶一桶地提。相对于缺水,恶劣的自然条件更是让人头痛不已,夏天晒得脸上脱皮,冬天冻得直打哆嗦,再加上张瑞兴患有过敏性鼻炎,遍地的沙蒿让他备受折磨,流眼泪、流鼻涕、哮喘时常发生。面对这种种困难,张瑞兴不但没有退缩,而且越挫越勇。
在他的带领下,巡护一队全体员工迎寒风、冒酷暑,寻找管线旁植树的最佳坡面,历时三年,从“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到“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再到“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就这样由点及线、再到面,完成了计划的70%。
“马行千里,不洗尘沙。”凭着自己的几分热爱、几分执着、几分赤诚,张瑞兴在线路巡护管理路上越走越宽广,用满腔的工作热情谱写着无悔的青春之歌。(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