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效支持 资金精准滴灌 企业转型升级 咸阳:让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活力迸发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03 07:40
“兴平市人社局人社服务专员马武辉听说我们企业用工需求较大,主动上门联系,为我们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企业招聘高素质员工。”7月29日,位于兴平市的陕西敏华家居智造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王磊告诉记者。
咸阳市推进人社干部、惠企政策、信息平台和高效服务“四进园区”,组织全市368名服务专员,为重点园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解决企业用工、社保等各类需求329条。
《咸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咸阳市民营经济总量达31.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701.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6.7%,同比增长5%。
这一亮眼的成绩,源于咸阳市政策有效支持、资金精准滴灌、企业转型升级的融合。
政策倾斜助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总投资1.23亿元的新增年产5万台液力缓速器产能技改项目今年建成投产,公司液力缓速器总产能将提升至25万台/年,年总产值约22亿元。”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的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
咸阳市通过系统的政策支持,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壮大、结构优化。2024年,印发《关于继续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出台《咸阳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若干措施》,累计拨付省级重点企业超产超销、市级生产要素保障等资金2.54亿元,并争取中央、省上涉企专项资金1.8亿元,实现要素向重点领域倾斜。
“去年全市新增‘五上’民营企业213户,累计达2377户;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40.3%,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84.3%。”咸阳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慧娟说。
与此同时,咸阳市印发《咸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宣贯培训会,成立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新认定7家省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4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7家省级绿色工厂。
截至目前,咸阳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达540家,占比为90.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有95家,占比为86.36%。
创新赋能让企业活力倍增
7月4日,礼泉高新区科创飞地在西安高新区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首个县域科创飞地。
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双轮驱动,让民营经济活力倍增。咸阳市围绕秦创原科技攻关转化先行区建设,制定《咸阳市工业企业创新载体培育方案》,建立县、市、区培育库。2024年,全市新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106个新产品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开发计划,11家企业申报省级质量标杆企业。
近年来,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咸阳市召开重点项目技改项目及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推介会,推介102个项目,融资需求214.3亿元,其中39个技改及专精特新项目融资需求21.77亿元。
同时,咸阳市推动民营企业加速融入产业链,制定《咸阳市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鼓励企业配套协作,装备制造产业园中低压输变电产业集群和兴平市航空航海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1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10.1亿元,彬长CFB等33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2025年,咸阳高新区计划创建智能工厂6个、智能车间2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50家。
优化服务为发展扫清障碍
“我们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提供涵盖行政审批、材料提交等环节的‘全周期’代办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长武县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胡江涛说。
陕西方圆优盛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项目是长武县年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8亿元,分两期建设。长武县政府“全生命周期”为企业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快速落地建设。
据了解,咸阳市建立起工业稳增长包抓服务机制,领导干部走访企业,着力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和“入企扫码”制度,实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