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丨陕西律师变身“主播”线上普法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26 09:55
图/文 赵昊
律师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律师的职业操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除了认真研究法律知识,做好法律业务外,还要做好服务工作,要让当事人感到温暖和满意。
最近一段时间,从事律师行业十余年的胡小青和同事们一起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网友宣讲《民法典》,让普法工作变得更接地气,更容易被百姓接纳。
戴假发、穿律师袍、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最终获得鲜花和掌声,这就是胡小青最初对于律师这个职业的认知,“所以我想成为一名律师”。
十八年前,一身青涩的胡小青开始了法学专业的学习,四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七年的积累,让他志得意满的踏足律师行业,然而现实却让他碰了一鼻子灰,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资源,实习期的胡小青几乎寸步难行。
“那个时候就靠师父带,大量地办案,大量地写法律文书,大量地跑现场。”在近乎苛刻的要求之下,胡小青总算摸到了职业律师门槛。
与想象中的律师不一样的是,工作之后,胡小青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电话几乎是几分钟一个,很少有较长的闲暇时间去专门干一件事情,而这也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总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状态进入到眼前的工作当中。
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行业,但是相对于律师这个行业来说,它变得尤为重要。在一次办理案件中,胡小青翻来覆去查阅资料,最终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略掉的细节,从而在当庭辩护中一举胜出,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刚当律师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开庭前一夜,会整晚的失眠。”因为面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以及精神压力,和很多年轻的律师一样,刚入行的胡小青时长会在开庭前夜反复推敲,希望在来日的辩护中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当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接到推迟开庭的通知,能兴奋地跳起来。”
日复一日,尽管精神依旧紧绷,但面对频繁的开庭辩护,胡小青早已没了当年的毛躁。十一年的律师生涯,成为云德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的胡小青,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团队,而且在业内打响了自己的金字招牌,20几人的团队同时处理着100多起案件委托,而因为业务的关系,胡小青更是经常赶赴全国各地出差。
虽然工作繁忙,但是长久深耕律师行业,也让胡小青对于法律的认知越来越深,“司法是我们社会公平的底线,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制度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就要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担当和作风,我们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则办事,让正义得到伸张。”
在坚守理性客观的同时,如何做到法律的规范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一直都是胡小青和同行们探索的课题。“就像你们新闻报道也会提倡,在客观公正的同时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一样,律师也需要体现一些伦理层面的东西。”
曾几何时,一切都“公事公办”的胡小青在面对因刑事案件而获罪的嫌疑人吐露真实心声的时候,也会希望法律给予这个曾经犯过错的人一点关怀,从而让他们被法律的温暖感化,“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根据实际案情并结合嫌疑人的内心活动等因素,在庭审现场为其辩护。”
好的出发点不一定会换来好的结果,群众的不理解往往会通过现场的嘘声以及网络上的谩骂,直观的展现在胡小青的眼前,“还给犯人讲情,这律师一定是收了黑钱。”这大概是很多律师都看到过的言语。
“但其实我们是为了法治信仰,也是为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我们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自己的伦理道德。其实这个时候,专业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会怎么做,不会偏袒嫌疑人,但也不会受到大众观点的影响。”胡小青坦言,做律师很多时候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随着法制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在日益完善,因此胡小青面对的挑战日益增大,“律师是个要一直学习的职业,就像《民法典》的出台,一典出,九法废,这个就要求律师必须跟上法律进步的速度,在更多案例中熟悉新的法律法规,如果只是掌握学校学的那些法律条文,已经很难顺利的办案子了。”
在胡小青看来,规模化、专业化、团队化成为律师行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律师不仅要在法律知识上有着过硬的素质,更是在各个行业中针对的行业特色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办案环境,也可以更准确的服务于委托人。
说起律师,永远不能抛开法律单独谈论之,律师对中国的法制化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律师在案件办理中结合实际对很多现有法律法规做出的建议被人大代表采纳,从而对许多法律条文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律师们也化身为千万名普法宣讲员,对每一位当事人的劝诫、说教,参加的每一场普法讲座,都在用点滴行动巩固和提升着这个国家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民法典》颁布实施后,胡小青和同事们通过20多个网络直播平台在线上向网友宣讲,让更多人了解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并将法治精神“种”在更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