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丝博会平台 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5-14 17:44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高奇发 丁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的丝博会,在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搭建起人文交流的新平台,特别是许多亚洲国家,都已经成为丝博会的老朋友。在这个国际化展会上,多样化的文明互学互鉴成为“丝博会”的一大亮点。
本届丝博会期间,由西北工业大学发起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在西安挂牌成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的5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成为联盟的初始成员。联盟将主要聚焦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董文强:“联盟建立我们是立足“一带一路”,同时我们聚焦亚洲,利用现有的新技术、新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在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研究及人文传承上做一些事情。”
阿塞拜疆国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Zeynalova Mahfuza:“在我们这个联盟中,技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各国之间能够相互合作,促进技术的传播,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蒙古国家博物馆:“联盟的成立对于亚洲的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联盟内的各个单位和各个国家应该携手努力,一起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丝博会期间,“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中国约旦研究中心、新罗大学韩国语教育学院等一大批教育、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在?揭牌成立,“一带一路”大学智库联盟国际研讨会、高端论坛等一些列交流活动成功举办。采访中,许多来自亚洲国家的专家学者表示,"丝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经贸、人文、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郭良平:“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往亚洲转,特别是东亚,所以我们这个命运共同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种文明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并且能够共存,和平共处,共存互利。”
韩国忠南大学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副院长朴卿惠:“中国在亚洲的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合作不仅仅是经济的合作,同时包括了文化、信息等一系列社会层面的合作。”
中哈友谊大使 哈萨克斯坦EREN公司董事长阿丽努尔.金恩斯:“缩短这种文化的距离,最终目的是让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达成一个互信和互相包容,互相更深地了解,达成一个共同命运体。”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麦达瓦奇耶.达玛鸠西:“中国将在5月15日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我认为传达出的信息和共识都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希望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听到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