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追赶超越 奔跑中的陕西之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书写三秦百姓福祉新画卷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2-18 18:42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宋蕊 党玺)人民群众的冷暖,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强调“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陕西省上下牢记嘱托,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追求,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百姓期待,持续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建设。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挂职党委副书记赵锋:“咱们不懂就问,10天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将来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
春节期间,铜川市照金镇的50多位村民没有忙着走亲串友,而是在镇上的文化活动中心,参加今年第一期免费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班。45岁的贫困户牛军连告诉记者,虽然村上给他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但为了早日脱贫,他想再多有一份收入,所以就报名参加了技能培训班。
村民牛军连:“现在村镇上政府聘请老师到咱门口,所以想把握住这次机会,好好学,争取把电工证拿到手。”
培训由政府补贴,贫困户免费参加,镇上将根据务工需求开设课程内容。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村民可以领取到由人社部门颁发技能证书。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副镇长丁二强:“结合照金景区的发展,我们在旅游相关产业,比如农家乐、厨艺、手工艺编织也有一些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更好就业。”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铜川照金视察时提出,要“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近年来,照金村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把老区村庄变景区,成立照金村集团,带动各类就业260多人,2018年人均收入16050元。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驻村干部李伟:“随着老区建设的逐步变化,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群众、乡亲们的事儿办好。”
我省牢记总书记嘱托,紧贴民生需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业、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显著进展,三秦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照金村的牛军连在政府的帮扶下,正在脱贫路上努力奋斗;西安莲湖区的患者陈水鱼则通过医联体,体验到了家门口就医的便捷。71岁的陈水鱼患有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疾病,去年,他和家门口的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慢性病健康管理协议。
西安市民陈水鱼:“有个王医生专管我的,定期电话询问、指导,问病情情况。老百姓就是希望治疗效果好一点,再一个花钱少一点,服务好一点。”
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西电集团医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人财物由西电集团医院全面托管。上级医院通过专家带领、设备互通、信息互传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西安市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孙安志:“医联体成立之初,我们的年门诊量是4.3万人次,到2018年是18.2万人次。作为家门口老百姓的健康贴心人,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从防病和治病都可能得到有效落实。”
西电集团医院院长王双全:“我们现在托管的几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他们的医疗总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一个常见病,就不需要到大的医院去,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能解决。”
加大民生投入做到群众心坎上
四年来,我省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把民生实事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坚持财政资金配置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持续增长。2018年,全省财政支出达到5301.9亿元,重点支持稳增长、惠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发展 惠民政策密集出台
四年来,陕西持续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基础均衡县数量居西部第一。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百姓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年来,陕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四连调”,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行动方案。目前,城镇12.5万和农村57.6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住房租赁补贴惠及居民7.78万户,解决和改善了5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