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追赶超越 奔跑中的陕西(一)】梁家河的乡亲们迈进了新时代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2-13 18:30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刘权锋)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回到他时刻牵挂于心的家乡陕西视察,对陕西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今天《陕西新闻联播》推出“牢记嘱托,追赶超越,奔跑中的陕西”系列报道,全面展示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奋力追赶超越的新亮点、新气象、新作为。今天播出第一集,《梁家河的乡亲们迈进了新时代》。
分红大会主持人:“全体村民注意了,全体村民注意了,抓紧到村委会来,领取咱们今年的分红,今天分钱了,抓紧时间。”
村民:“14、15、16、17……”
村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春节前,梁家河村更是一片欢喜景象。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民贺和林:“咱们去文安驿买点年货,今有集市,今天有,咱们出去买点年货,把门关了,走。”
他叫贺和林,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春节对他来说有点不一样,因为2018年,他家脱了贫。
村民:“这个大软糖买上一点。”
梁家河村在陕北高原的大山深处,以前这里的人世代以耕地为生,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贫穷就像大山上的万千沟壑,深深烙在梁家河村民的心里。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民刘金莲:“那会就是靠天吃饭,你种上地后天不下雨你种了不出来,下了雨之后出来了,长了苗子出来了,天再不下雨,这苗子就晒干了,缩在地里不长,光景好一点的人家,吃的玉米团子,光景不行的,穷得厉害的这种人家就是吃糠,吃叶子,吃得咔嚓咔嚓,那些还吃不饱,还是没有吃的,有些还要去要饭吃的”
上世纪60年代末,一群北京知青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偏僻小山村的风貌。1974年,习近平当选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着村民打淤地坝、大口井,办沼气、建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当时修的坝地和大口井,村民至今还在受益,当年的村书记如今成了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再次回到熟悉的梁家河。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他到知青坝下面下了车,几米远时候他就看见我了,他叫我小名,说是随娃过来了,他来住了几年以后,对我们村上岁数大的,岁数小的都叫小名”
刘金莲是当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房东,习近平到梁家河的第一顿饭就是在她家吃的。2015年,总书记回到梁家河,再次来到刘金莲家。
刘金莲:“看了我们家的饭桌上,看了我生活咋样,吃些什么,到这里揭开笼布一看,看到我这蒸下的一盆馒头,看了他说你现在生活好了,最后又揭开笼布一看,说你还吃以前的酸菜,这个以前的酸菜就好吃,关心问我们生活过得好不好,吃得喝得好不好”
张卫庞是村里第一批尝试种苹果的人,2015年,总书记来时,他家的果树第一年挂果。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民张卫庞:“我们一块儿跟着走,说你靠什么生活,我说靠我的果园,他说你有果园,我说我有果园,他说你有多少亩,我说我有10亩果园,你10亩果园能卖多少钱,我今年刚开始挂果卖的24000元,那你能行了么,你发了吧,你有果园肯定发了吧,我今天上去就要看你的果园了,我说能行”
石春阳:“总书记回来以后,对梁家河的变化是比较满意的。”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总书记是期望我们这个村子建设越来越美丽,让老百姓生活是越来越红火。”
村民们忙着挂灯笼、写春联、贴春联、贴窗花,梁家河的年味越来越浓,吉祥喜庆的氛围洋溢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四年来,梁家河全体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发展旅游业、果业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现在家家户户有分红,大家伙住进了新建成的梁家河小区,钱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梁家河村正在阔步昂首迈向新时代。
贺和林:“今年脱贫了,像饮料,酒烟买点儿,手里有点儿零花钱,胆大一点了。”
陕北说书:“热闹、热闹、真热闹,我们村准备过年了,在外面的都往家里跑,大人高兴,娃娃跳。”
刘金莲:“刘金莲说,现在就是发达了,都富足了,吃喝也不稀罕了。”
巩保雄:“小时候就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好的,现在可以说天天在过年。”
明天的“牢记嘱托,追赶超越,奔跑中的陕西”请看第二集:《梁家河:在新时代的致富路上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