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为指引 开创西安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2025-04-24 09:55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安理工大学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致力于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践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学校不断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保障教学、部门服务教学、科研反哺教学、学科支撑教学、学生勤奋向学的有效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
强化思政引领力: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学校出台《知行育人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九大行动计划”,初步构建起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校党委书记亲自为全校研究生讲授“思政第一课”,校领导班子深入13个学院的一线课堂听课41次,并完成调研报告1份,提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建议,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5篇育人工作文章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发表,彰显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显著成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理工科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增强课程吸引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创立了“一支撑、两课堂、三结合、四形成”的组织模式,确保思政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加大人才竞争力: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为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西安理工大学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加强新专业的建设和管理,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加快高水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推动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实验室信息化水平。坚持培引并举,加大高层次人才选培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形成“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模式,健全“青年拔尖人才”培引机制,打造“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教师”人才梯队。近年来,学校入选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团队)24人(个),实现大幅增长,引进博士师资126人,首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聚焦科技支撑力: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学校持续加大科研评价改革力度,修订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突出承担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奖励权重,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作为试点单位,学校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成果转化的二十条措施,推动秦创原“1349”工程,承接“两链融合”及“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推动“三项改革”试点项目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持1项),科研经费到款6.36亿元,获批国家自然基金90项,项目经费6370.86万元,经费数位列陕西省属高校前列;其中重大仪器、重点项目、原创探索计划等项目13项,获批数和经费数均位列省属高校第1;获批国家社科基金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均为全省年度唯一)。学校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中获A等。
提升民生保障力:服务师生改善教学环境
学校大力推进校园基础条件建设,统筹优化校园规划布局,定期开展校领导、职能处室与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主动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建立更加便捷的师生服务信息反馈收集处理机制。曲江校区教学实验大楼、体育馆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校园基本设施和整体环境持续改善,师生满意度大幅提升。学校统筹制定学生宿舍维修改造计划,推进学生公寓通行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分批次逐步做好学生公寓家具、设施及教学设备更新。同时,拓宽深化学科情报服务水平,建设国内外高水平数据库 35 个,购入纸本图书3万至4万册。开展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 1972年以前形成的历史文书档案进行抢救性回溯。
加强社会协同力:构建校社合作新模式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急需和陕西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引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学校加大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学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充分利用承办陕西省秦商大会等活动的契机,拓展服务地方“联手、联姻、联动”的综合能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提升办学项目规模和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学校全球竞争力
学校建立统筹协调、学院主体、学科导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模式,推进“有组织国际化”创新实践,着力推动国际交流向高质量国际合作转型升级。学校布局开展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国际合作研究,深入建设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国际联盟,依托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西理工特色的国际交流品牌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中亚五国”的教育与科技合作,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引智基地和人才引进项目的建设实施,开拓适合学校师资的访学项目和教师培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国际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规模和培养质量,扩大学校师生赴境外学习和留学生来校学习规模,助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五年,西安理工大学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