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炼真金 风劲扬帆正当时 汉中市2022年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来源:汉中日报 2023-01-13 15:30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严峻复杂形势,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工作要求,出台汉中市稳住经济大盘80条措施,精准落实稳经济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理念,全力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以高质量项目牵引有效投资,以有效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1至11月,38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40.5亿元,同比增长43.3%,提前一个月完成今年目标任务,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预计年度投资完成率超过110%,超年度计划10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实现“恢复向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市县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中,12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综合考评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全省前三季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我市位居全省第二。
探索创新,项目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首破千亿。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2年我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0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是继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后,第五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跨入“千亿俱乐部”的地市,是汉中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中,产业类项目176个,年度计划投资441.1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64.8%,占全市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这标志着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动能转换实现了新突破,体现出市委市政府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坚强决心和显著成效。
二是“五个季度+四个一批”汉中模式叫响全省。深入实施“五个季度”抓项目行动,按照元季度30%、一季度80%、上半年100%开工目标,先后5批次组织省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能源科技城、修正药业生物医药健康城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深化“四个一批”工作机制,连续3个季度举行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累计签约项目399个、总投资2408.05亿元,开工项目208个、总投资1598.89亿元;观摩推进项目57个、总投资333.98亿元,投产投用项目190个、总投资315.97亿元,全力打造“意向项目抓洽谈、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工作闭环,形成了特点突出的项目建设“汉中模式”,经验做法多次被中省媒体宣传报道,渭南、安康等兄弟地市纷纷效仿。
三是运用投行思维招大引强屡创新高。牢固树立投行思维,发挥5个驻外分局招商引资“排头兵”作用,建立常态化打擂评比机制,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金融招商、以商招商,先后举办生物医药产业链推介会、汉中—长三角线上招商、第六届丝博会等系列活动,对接企业3270余家,活动规格、场次、参会省外客商人数均创新高。引进了修正药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累计签约项目606个、同比增长20.72%,其中572个项目已开工。1至10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7.55亿元,同比增长45.59%。其中,省际项目到位资金1313.83亿元,同比增长43.87%,省际项目到位资金总量、任务完成率、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一、第一。
四是全周期服务项目建设屡破“汉中速度”。坚持规范管理,先后出台《汉中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汉中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着力构建规范、统一的政府投资审批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机制。落实《关于支持市本级园区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依法依规向市本级园区下放8大类经济管理权限,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坚持“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切实当好“金牌店小二”和“星级服务员”。进一步精简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审联批流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及带方案出让用地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我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位居全省第二,营商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一。东旭集团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用60天时间,修正药业生物医药健康城项目从叩门对接到合作签约仅用时16天,刷新了招商引资“汉中速度”。
五是能拼善抢争夺要素资源。全市上下坚持“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牢牢把握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机遇,主动对标重点投资领域支持政策,提早动快、跑部进厅、积极对接,各类要素争抢有力,走在前列。47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比上年增加16个。88个批次5376.39亩建设用地获得省政府批复,有力保障我市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经开区中外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成功获得政策性金融开发工具1.1亿元,配套融资8.9亿元。成功签约投放中长期贷款支持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4个,贷款额度10.4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汉中市焦岩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德国促进贷款2022-2023年备选项目规划清单,获批贷款2亿欧元,分别占全省、全国贷款总额的47.5%、10.9%,是全国获批最大单体项目。
六是晾晒督考比学赶超夺红旗。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创新开展“红旗奖”“蜗牛奖”评选活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战场比作风、比能力、比成效。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开展“红旗奖”“蜗牛奖”评选活动37次,评选“红旗单位”76个、“蜗牛单位”50个,“红旗项目”148个、“蜗牛项目”65个,以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双轮驱动,市县比学赶超、互学互促、共同提升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
现代产业项目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关于建立3552现代产业体系链长制的工作方案》,优化布局17条重点产业链,126个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完成投资456.35亿元,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3.9%,投资完成率提高12.65个百分点。“3552”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
做强优势支柱产业。聚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项目19个,总投资113.78亿元。万利航空飞机零部件加工装配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设厂房4栋、生产线8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6万件航空零部件,产值3亿元,利税1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左右。城固智造机加(浙商)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期、航空经开区高原巡线无人机制造、经开区飞控和导航系统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助力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加快现代材料业绿色转型,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257.67亿元。城固光电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成投产后可年产600万片3D显示玻璃盖板,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利润1.5亿元,上缴税金5000万元,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需求,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对提升我市在车用半导体显示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勉县钢带冷轧热镀项目是汉钢公司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建成后可实现年产60万吨新型抗腐蚀性板材,年产值33.68亿元,年利税3.2亿元,目前已完成热浸锌设备现场安装及冷调试。略阳县年产600万平方米人造岗石生产线、勉县年产15万吨钢绞线等项目已建成投产,为进一步延伸现代材料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食药业,实施项目24个,总投资112.81亿元。经开区综合制剂车间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是汉王药业现代中药基地迁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企业年产值将翻一番,生产模式将从药品原材料生产,发展至生物医药研发、智能化、自动化生产,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年平均净利润2.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清洁能源、智慧感知之都、循环工业等实施项目39个,总投资526.04亿元。佛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我市抽水蓄能项目数量、装机规模、前期进度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智慧感知之都建设,科大讯飞天汉总部建设项目从企业来汉考察到完成签约仅用时21天,是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换道超车的标志性项目。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总投资34.87亿元,建成后可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入住物理空间,带动产城融合,助力汉中数字经济发展。目前,五座大楼正在加快建设,C、D座主体即将封顶。南郑区移动ICT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7.5亿元,占地15亩,目前机房楼主体已完成,正在调试通信及5G网络设备,建成后将成为陕南地区最大的5G通讯数据中心。大力推进汉中市5G示范城市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和所有镇5G网络全覆盖,建成5G+示范稻渔基地、5G智能生产线管理云平台、5G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等31个5G+应用场景,逐步开启万物互联新纪元,为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以新产业、新引擎、新模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不断动力。
优化提升服务业,聚焦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市场体系等实施项目47个,总投资377.51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全面推进区域中心城市“东西南北中”五大交通枢纽建设,陕西物流集团柳林综合智慧物流园项目,总投资6.3亿元,旨在打造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为特色,集快递分拣、仓储运输、城市配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智慧化物流园区,目前已建成投用。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巩固提升7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洋县华阳水街建设暨景区游客接待能力提升项目、宁强县玉皇观茶文化旅游景区、西乡县“一馆一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发力。落实《汉中市县域商业建设工作方案》,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南郑区商贸体系建设项目、宁强县县城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城市资源配置功能和消费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培育现代农业增效,实施项目11个,总投资67.44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57.84万亩,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增幅、夏粮单产、夏粮总产增幅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建设,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万亩,全市总面积达到8.4万亩,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镇巴县茶产业集群发展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我市西乡县、南郑区、镇巴县成功入选2022年度“中国茶业百强县域”。实施生猪产能发展项目,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预计年底全市生猪年饲养量达到400万头。大力推进食用菌扩规提质,实施留坝县特色产业发展、宁强县三产融合示范园及天麻食用菌产业基地等项目,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基础设施项目助推城乡功能大幅提升
出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立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等12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90.13亿元,完成投资510.01亿元,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0.28%,投资完成率提高3.9个百分点。汉中城固机场总体规划(民用部分)正式获批,机场扩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前期工作进入快车道。国家交通强国试点工程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建成通车国省干线3条10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300公里。S320改造提升项目即将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彻底结束镇巴东区5镇9万群众“一山锁五镇、冬寒无路行”的历史,极大节省群众出行时间。大力实施“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量、投资完成量居全省首位。中心城区2022年城市综合创建、兴汉新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等项目建成,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制定印发《加快推进气化汉中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2022年重点实施项目35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2.68亿元,新增城镇燃气管线110公里,天然气用户增长5万户,中心城区居民气化率达92%以上。实施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投运充电桩累计超过1500个,新增新能源汽车超过3500辆,低碳出行导向更加鲜明。
民生项目促进市民幸福感大幅提高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小切口做好大民生,高质量推进建设一批民生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建,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真实惠。66个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完成投资126.96亿元,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9.36%,投资完成率提高24.06个百分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2022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1所,净增学位77782个,目前西高新实验初中、西乡县杨河学校等267所已建成投用,净增学位72592个,新增教师2483名,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考成绩实现“十连升”,职业教育就业率达98%,教育综合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实施医养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2022年新开工建设医疗卫生项目655个,已完工项目333个,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总量达2.7万张,拥有卫生健康从业人员3.29万人,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达8.53张,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扎实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及时有效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全市共征集和建设隔离点246个,隔离房间17401间。依托南郑康海公司配送中转中心,中转各类物资2000余吨。推进重大疫情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汉中市公共卫生中心完成了9栋楼主体结构施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和响应处置能力、促进汉中民生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生态项目推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狠抓生态环保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以生态经济助推城市能级提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18个生态环保治理体系项目完成投资17.95亿元,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7.13%,投资完成率提高22.74个百分点。扎实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大宗固废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本轮全省唯一入选地市。加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荣膺“202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区和嘉陵江略阳县城段两个EOD项目入选国家试点,争取全国58个试点项目2个席位。项目总投资61.07亿元,涉及生态环境治理项目5个,投资12.44亿元,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项目4个,投资48.63亿元。通过深化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有机融合。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全市上下按照大谋划、大推进、大建设、大提升、大统筹工作思路,深研政策机遇、审示自身优势、把握市场大势,以更高标准、更高站位,谋深谋实谋准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发挥央企和省属企业主导作用、园区主阵地作用、县区主体作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主力军作用、要素保障主渠道作用和面向人民健康主方向,全市计划安排重点项目544个,总投资7829.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8.68亿元,增长18.8%,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过往皆为序章,未来皆可期盼。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苦干实干、再接再厉,努力实现“干好135、实现翻一番”奋斗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