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力量”主题征文丨千年凿痕里的信心力量
来源: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2025-05-24 13:32
当五月的晨光漫过连霍高速时,我们正驱车驶向洛阳。一千多年前郦道元笔下“两山相对,望之若阙”的奇观,此刻正化作挡风玻璃前渐次展开的山水长卷。这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在我们站到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龛前达到顶峰:卢舍那大佛掌心朝天的纹路里,分明流淌着中华民族渊源流传的文化传承。
洛阳龙门山麓,伊水河畔的崖壁上,十万尊佛像已凝望人间千余年。当年那些手持铁錾的工匠或许不曾想到,他们一斧一凿刻下的不仅是佛陀的面容,更将比岩石更坚硬的精神图腾深深凿进了华夏文明的肌理。站在奉先寺斑驳的台阶上,大家皆仰望着高17.14米的主尊卢舍那佛,我的目光却落在佛龛底部层层叠叠的凿痕上,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如同年轮,北魏的錾子、隋代的铁凿、盛唐的刻刀都在此留下印记。最令人震撼的是莲花座基处几道歪斜的浅痕,据导游解说,是十三岁学徒的试手之作——原来所谓鬼斧神工,不过是无数双颤抖的手在岁月里刻下的笃定。
第二天,我们来到距离龙门石窟百余公里的晋城锡崖沟。换乘景郊车后,我们穿行在锡崖沟蜿蜒的“挂壁公路”上,导游娓娓道来:“八百村民把对山外世界的向往锻打进钢钎,用钢钎铁锤劈开山体,饿了啃一口干馍,渴了喝一捧岩壁的积雪,三十年如一日村民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垂直崖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七点五公里的生命通道……”看着Z型隧洞里深浅相间的凿痕,我仿佛看见当年龙门石窟的工匠与当代凿山者隔空相望——前者在石壁上雕刻信仰,后者在绝境中开凿希望。从盛唐秀丽的佛陀到新时代的开山炮响,不同时空的凿痕在阳光下重叠,叠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图腾。
返程途中,我透过车窗望去,郑西高铁正从隋唐官道上空呼啸而过。那些曾被驼铃震落的星辰,此刻正在复兴号的车灯里重新点亮。或许这就是中华文明最动人的样子:既容得下卢舍那大佛衣褶里的千年风霜,也盛得下挂壁公路上崭新的车痕。
岩石会风化,山河会改道,但刻在民族血脉中的凿痕永远清晰。当我们在龙门抚摸千年石刻的纹路,在挂壁公路上仰视着一个又一个的隧洞时,那些深深浅浅的凿痕,或许早已布下草蛇灰线,在未来的日子里,再度叩击心灵,带领我们追求信心的原乡,也牵引着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继续在时光的岩层上刻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