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新寄语丨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以生命自觉开启人生新周期

来源:西部网 2024-08-29 17:01

编者按:又是一年开学季!每年开学典礼上的陕西各高校书记、校长致辞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对新生们寄予厚望,不仅对于新生而言意义重大,也备受外界瞩目。在今年开学季,陕西各高校的书记、校长们,又有哪些精彩发言?即日起,起点新闻·西部网发布《开学季·新寄语》系列报道,让我们从书记、校长们的讲话中,加深对国家、对世界的认识,找寻源源不断的学习热忱与动力。

595ef3d01cd34fb6e97de917135175f7.jpeg

西北大学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8月28日,西北大学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寄语2024级8512位新同学,把握好大学这段短暂而珍贵的人生“觉醒期”,激发出自身的生命自觉。

孙庆伟从自己成为“西大人共同体”的一员所收获的人生新体验谈起,分享了对校园四时的自然周期、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创新发展周期和传承华夏根脉、实现复兴伟业的新文明创造周期的感悟。

“洞察周期、体认周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周期、跨越周期。”

孙庆伟说,洞察周期、体认周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周期、跨越周期。“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对此则给予了最深刻的启示:努力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答案,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是超越治乱兴衰循环的历史自觉;致力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自信,更是引领世界文明新周期的文化自觉;跳出旧循环、开创新周期,关键在于把握历史主动,发扬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高度精神自觉。”

孙庆伟表示,寻求“中国问题”的答案,必须要有《觉醒年代》中一群民族先觉者们;寻找“人生问题”的答案,则需要每一个个体生命的自我觉醒。孔子有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老夫子理解的人生周期。

“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五到三十”的成长期,从“志于学”到“立起来”,是“学以成人”最关键的时期,这就是大学阶段之于人生的意义所在。因此,摆在大家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是:我们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开启自己的人生新周期?我给大家的答案是——激发你的生命自觉。”孙庆伟真诚地希望,每位同学在西大求学的时光,是自己的“觉醒年代”。

抱定“成己的自觉” 走向“自我实现”的人生

孙庆伟认为,把握好大学的人生“觉醒期”,激发出自己的生命自觉,首先要抱定“成己的自觉”。“‘成己’就是要扬弃依靠生物欲望本能生存的蒙昧状态,激发向上向善的人性,真正找到人生的使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断完善自己、塑造自己,从而成为你自己、成就你自己,最终走向‘自我实现’的人生。”

孙庆伟说,“成己”,先要“立己之志”。要问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成己”,还要“为己之学”。要发自内心地意识到,自己不是为了父母和他人而学,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学。这是一种实现自我成长的深层渴望,也是“成己”的必经之路;“成己”,更要“尽己之性”。在更好地认识自己、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基础上,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寻找自己最愿意探索的方向,发掘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选择最契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而“尽己之性”,发挥自我的天赋和潜能,完成生命的创造和自我实现。

f86a04e2734164c9998bd9152bb7d309.jpeg

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寄语新生。

养成“成人的自觉” 保持定力、接受挑战

孙庆伟表示,把握好大学的人生“觉醒期”,激发出自己的生命自觉,还要养成“成人的自觉”。“同学们大部分都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但生理和社会法律意义上的‘成年’,并不等于心性上的‘成年’。在我们的文明传统中,‘成年’有着‘全人’的涵义,意味着不仅人格健全、心智完善,还要勇者无惧、多才多艺、知礼达乐,更要节制欲望、明辨义利是非。”

《荀子·劝学》篇说,“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人”。在孙庆伟看来,“定”就是保持定力。面对生活场景的骤然变化、信息爆炸的求知困扰、飞速迭代的知识焦虑,大家尤其需要增强专注力和自控力。“有同学入学后可能一下放松了,沉溺于刷短视频、打游戏,这其实就是‘定力’不够的表现,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股扎根和贯注于整个生命周期的‘志’来观照自己、滋养生命,从而引导你不断地觉醒,从欲望的沉湎中挣脱出来,最终形成律己的自觉。”孙庆伟说。

“‘应就是接受挑战。孙庆伟表示,大学是大家迈向独立,也是走向社会的过程,没有了以前熟悉的“同桌的你”,迎来了完全陌生的室友和同学,或许还有凡尔赛的“卷王”和学霸。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他者相处,学习和掌握在“群”里生活的智慧。既要有尊重个体多样性的自觉,尽可能相互包容不同的生活习惯、各异的性格爱好;同时,每个人也应养成一种具有良好“边界感”和“同理心”的自觉,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既能正确看待自己,又不苛责他人,这就是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我们还要在遇到矛盾和困难时,敢于放下面子和包袱,有主动与人沟通、积极寻求帮助的自觉。只有养成健康的心态,大家才可能在大学期间,收获美好纯真而非嫉妒控制的亲密关系,良性竞争、友爱互促的同学关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孙庆伟说。

激发“成物的自觉” 育涵勇于创新的能力

孙庆伟还提到,把握好大学的人生“觉醒期”,激发出自己的生命自觉,最后要激发“成物的自觉”。“‘物’就是‘事’,所谓‘事不成则无物’。‘成物’靠的是‘知’,成就万事万物,就是将外在的对象世界加以认识和改造,使之化为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个部分,这也可以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终整体实现。”

那么,在大学阶段,要如何激发“成物的自觉”?孙庆伟说,一是激发潜能、勇于创新创造的自觉。“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直指现代大学教育的命门。会思考,就是要求大家保持对未知领域和事物的好奇心,练就一种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自觉,跳出重记诵、重传授的固化思维局限,养成注重启发创造力、富于想象力的高阶心智模式;二是涵育非功利、长期性投入的自觉。西大的杰出校友、国际古遗传学的领军科学家付巧妹在一次访谈中曾说,“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如果只是为了钱,没什么意思。一辈子的时间很长,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最重要的还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坚持做下去,慢慢都会好的”。孙庆伟表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成物的自觉”,在她的心底不断地生长,最终积蓄了令人惊叹的力量,让生命彻底地绽放。

“我深信,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在根本上是一定能自觉的。‘觉’是人生境界的标尺,只有自觉的生命,才能真正激发人生的意义,创造人生的价值。以生命自觉开启人生新周期,将个体的生命周期与社会历史的大周期交汇叠加、交感共振,必将打开我们人生的新境界!”孙庆伟说。

cd5018d01a4403cb0533f94d309cd700.jpeg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