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迎接碳达峰,减少“碳足迹”,陕西在下什么功夫?

来源:西部网 2023-12-22 10:59

dc4535d8c262d79126753b1d50883c7d.jpeg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25个城市、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其中,陕西省的榆林市和西咸新区在列,成为陕西省迎接碳达峰的第一批“尖子生”。

榆林市是全国老牌能源大市,西咸新区则是陕西定位于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两者极具陕西绿色经济发展特色,很有代表性。

根据中国的碳达峰要求,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逐渐减下去。

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叫“碳足迹”,这种足迹看不见摸不着,却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并影响着地球整体环境和人类的生死存亡。为了响应“双碳”战略目标,陕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碳足迹”……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

绵延荒瘠的毛乌素沙地上,已不再是满目的黄沙,如今,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陕西省“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5468万亩。郁郁葱葱的生态林生机勃发,让陕北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余公里。

ad1e49bf884e99cab9f1cf5da811b1f8.jpeg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白城台村的农田防护林。(图片来源:新华社)

陕北的植树造林世纪工程,是陕西为减少“碳足迹”的重要举措。森林对于固碳有着重要作用,是减少“碳足迹”的“大功臣”,据测算,25棵大树就可以吸收一个城市居民一年的碳排量。因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植树造林是低碳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抉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是,要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仅靠植树造林还远远不够。育树成林是一个周期相当长的工程,种树的速度可能远远赶不上碳排放的速度,因此发展光伏、水电、风能、氢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转化工业发展依赖传统能源的模式,主动减少碳排放更加重要。

800bb03782aaeb244c6eaf43e82601e5.jpeg

隆基的硅片(供图:隆基)

近年来,陕西培育起的新能源企业隆基,发展成为了光伏行业的“领头羊”,陕西也以此为契机,抢抓光伏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形成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光伏产业发展集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班斓表示,光伏产业是陕西聚力打造的重点产业链之一,下一步,陕西将大力实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通过技术迭代更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动陕西光伏产业迈上新台阶,让光伏产业成为推动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

隆基的光伏事业发展已超十年,另一边,陕西省的氢能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便已经发展迅猛。陕西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陕西省化工副产氢产量超200万吨/年。同时,陕西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潜力巨大,绿氢潜在产能约30万吨/年,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在陕西的低碳路上,榆林承担了较大的责任,为了响应“双碳”目标,榆林市邀请院士领衔参与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思路谋划,积极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协同推进能源保障供给与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全流程CCUS技术示范、打造“西部氢谷”、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多项有力举措,走出一条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的新路子,全力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今年10月,在陕西榆林举办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签约了涵盖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化工、发电等领域的项目48个,总投资额332.8亿元,此外,陕西省先后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扶持氢能产业发展,为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赋予了新动能。

截至7月19日,陕西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达到3054万千瓦,占陕西电网总装机容量的34%,创历史新高,不仅让陕西丰富的风光资源转换成经济优势,还有力促进全国清洁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从碳排放到“碳捕手”

从被认证到建立自有认证体系

“各方要尽快展现诚意与努力,尤其是在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实现气候公平两大方面,要最大限度完成任务。”12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发表演讲。

此次会议上,中国展出的CCUS模型引起了与会各国的广泛关注。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捕捉,再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的过程,因为能捕捉二氧化碳,又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

2bfad6ead32c39601aab78b45d57b18e.jpeg

CCUS形成捕碳“风潮”。(供图:延长石油)

十年来,陕西的本土石油品牌——延长石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围绕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终于于2022年,延长石油建成投产榆林煤化公司3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项目,成功将二氧化碳捕集成本降低为105元/吨。这一技术也已应用在榆林的多个项目中,刮起一股榆林的降碳“风潮”。

除了传统能源行业下达对二氧化碳的“通缉令”,陕西的其它重工企业也纷纷发挥科创实力,降碳减排。

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的厂区内,不少人疑惑“烟囱怎么不冒烟?”,其实,这归功于厂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进行治理。为此,龙钢公司开展除尘变频改造、高炉智能烧炉改造、烧结机微负压点火改造等8项节能降碳项目,让二氧化碳和其它“三废”的减少,让企业周边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绿草如茵。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枢纽,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始发站——西安国际港承担着陕西省大量外贸订单的集散工作,近年来,因为“碳足迹”较少的优势,西安国际港赢得了更多外贸业务,获得了不少向外发展的机遇。

e2f90657f050cdfee8e3679ef605d32b.jpeg

西安国际港(资料图)

“欧盟已经把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中,2024年将开始实施,这对于航运业的碳排放提出了具体要求。”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若鹏在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表示,中欧班列采用电力运输,中国和欧洲境内电力运输基本上达100%,正是因为中欧班列的电力运输节能环保,受到了欧盟的欢迎。

这也再次证明,减少“碳足迹”有利于外贸发展,提高本土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今年7月,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下属的天瑞硅材料粒状多晶硅获得了法国“碳足迹”认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认证,能够极大提升该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影响力、认可度和主导权,同时还能为下游组件厂商“碳足迹”认证提供优秀数据支持,提升下游组件“碳足迹”认证数值,进一步推动我国向实现“双碳”目标迈进。

生态环境部科技委委员彭近新认为,西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起始点,国际贸易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碳关税首当其冲对钢铁、铝、有机化学品、塑料制品等出口型产业受到冲击,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以及国际贸易形势,我们亟待实施“碳足迹”评价。

只有清楚了“碳足迹”数值,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减少“碳足迹”,也只有建立我们自有的“碳足迹”评价体系和网络,我们才能让企业“碳足迹”核算大面积铺开,为企业打上节能减排的“碳足迹”logo,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因此,“碳足迹”评价、核算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迫在眉睫。

今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计划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并实现国际互认。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副处长赵亚军表示,下一步,陕西将联合高校、企业等相关机构组织针对陕西省“碳足迹”核算进行重点研究,为全省“碳足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还将推进“碳足迹”激励政策,健全产品碳标签制度,加大节能减碳力度。

如今,陕西省企业正处在迎接碳达峰的关键阶段,陕西的“碳足迹”评价体系越早建立,陕西的企业就能越早进行核算评估,尽早规范陕西省的制造业企业生产和产品标准,进一步“孵化”、帮助本土企业走向国际,提升陕西省在下一个十年、四十年的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绿色,将是陕西未来发展的时代底色。在减少“碳足迹”的路上,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经处在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攻坚阶段,这既是影响全国的大事,也是陕西能否站上下一轮发展风口的关键期。陕西将从老牌能源大省向绿色新发展迈进,用减少的“碳足迹”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足迹”。(文/王佳祯)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