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好网民“县”在进行时丨在张骞墓上一节生动的“爱国课” 读懂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来源:西部网 2023-10-31 16:14
西部网讯(记者 王佳祯)10月26日,2023陕西好网民“县”在进行时活动来到第五站——汉中市城固县,“汉中在线”廖继伟、“乡村茂茂”的主人公韩明茂和刘洋、“守望大山”张新斌、“安康好人”王仲军、“安康百事通”邱明利等省市好网民和正能量代表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张骞墓,品读张骞开拓进取的精神,感受古丝绸之路对中华民族的重要影响。
张骞墓前的石像
汉使张骞出西域,九死一生归博望
张骞墓景区讲解员介绍:“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张骞率领使团穿越茫茫戈壁,历经九死一生,经13年后返回长安,张骞由此被誉为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史记》记载,张骞“为大行而卒,冢在汉中”。汉中市城固县既是张骞的诞生地,也是其归葬之地。
汉代“石虎”
沿着栈道,通过茂密的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汉代“石虎”,“张骞被封为‘博望侯’,这对石虎,也是张骞开拓进取精神的现实写照。”讲解员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景区建造了两座仿汉风格的“石虎亭”,还加设玻璃罩,为其遮风挡雨,并实时监控文物的温度、湿度,确保文物状态稳定。
张骞墓
在石虎的对面,便是张骞的墓冢,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在张骞墓旁的张骞纪念馆,展示了陶片、瓦罐、汉五铢钱等反映汉代居民生产生活的器物,还运用图片、文字、沙盘、拓片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张骞伟大的一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张骞出使西域在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中的深远意义。
给近现代人上一节生动的“爱国课”
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留存精神诗篇
采访团走进张骞墓景区。
“张骞通西域时行万余里,没有导航,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历千难万险而不辱使命。”张骞67代孙张利军说,自己从小就是听着张骞开拓进取的故事长大,张骞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让他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奋斗不止。张利军说:“城固的张骞后裔现已传至73代,有1000多人。
张骞墓景区讲解员介绍,通过讲好张骞故事,将张骞自身的优良品质、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弘扬传播给社会公众,张骞墓景区切实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的作用,发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展示、研究等社会服务功能。
2014年,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家祭也已成为更具规模的公祭活动,“张骞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