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郭秦川:陕西抢抓机遇 加快能源化工产业生命体系构建

来源:西部网 2023-07-14 16:57

能源问题是关乎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最直接问题,更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与支柱的问题,需要在审慎研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健康的持续开发、使用、再生性修复与呵护。陕北地区作为国家和陕西能源重化工重要基地,其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及业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有力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这也将为陕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具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从国家战略安排与发展目标上为榆林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优化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任务。

从2022年榆林经济数据观察,实现GDP6543.65亿元,同比增长5.6%,总量约占同期陕西省GDP20%,增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城市西安。其中,榆林当期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536.68亿元,增长5.9%,总量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4.5%,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榆林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相对较高。从榆林工业大类看,采掘业当期实现增加值3645.4亿元,占当期榆林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80.4%。

数据显示,榆林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来源工业中的采掘业,重点行业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重化工构成,凸显了榆林经济发展的过渡依赖资源路径特点,能源化工业比较优势明显。在发展路径、资源禀赋和储量、规划等导向下,加之工业科技水平与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加快提升,榆林在能源重化工业的深耕和发展必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说资源型比较优势的依赖性依然很大,依然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的任务和依靠。

同时,榆林经济发展同样必须正视和解决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压力。

一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结构与发展波动影响较大,特别是中国加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公约后,目标任务明确有期。能源重化工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瓶颈、链挑战、产能约束、产值不稳、价格波动等更加凸显,国际市场对国内产业冲击逐渐加深,发展的挑战性特点尤为突出。

二是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内需与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发展进程中,陕西及榆林推进“三双”(即“双控双碳”和“双循环”)任务与压力不断加大,加快推进和深化榆林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以往已经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面临改革创新发展任务迫切,技改和深化任务依然在路上,需要更多时间来消化和推进。

三是清洁能源规模的快速扩张。目前,国内清洁能源及电力基础设施设备加快布局和扩张,各地快速推进风能、太阳能、水能、储能、能转换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并形成较大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有效地优化和改善了中国能源结构,赢得了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空间。同时,为陕北能源化工业的发展提出改革要求,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化工产能依赖度逐渐松动,并加快改善。同时,这也为陕北能化工业转型提供了机遇,也面临竞争性挤兑效应。陕北需要积极加快面对和正视,及时转换思路和维度来加快能源化工要素市场生命力体系构建和系统性改革创新研判与发展。

四是民生清洁能源的生产与普及,同样倒逼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等技术改革,对推进企业走节能环保绿色发展道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新能源汽车、环保家电等普及率不断提升。从终端消费来挤压能源产业产品的发展空间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面对现实,需要换个维度去深度思考和调整。

挑战不可怕,机遇更难求,需要在经济发展的陕北实践中去思考、探索、应对和解决。

一是宏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度正视,微观的问题更需立足陕北地区实情加快解决步伐。这就需要持续推进和深化构建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重点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双控双碳”及远期碳达峰目标的实现,继续推进能源化工生产模式、产业链构筑转型与“绿色”体系构建,重点突出能化工业的绿色转型和清洁市场主体培育与建设。

二是在能源重化工业转型升级体系的构建以及产业结构设计与布局中,重点围绕企业转型与升级进程的逻辑处置,突出以现有大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链主依托,构筑“专精特新”为结构的产业链集群建设。重点以自然资源禀赋为上游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高价值的“专精特新”中小型链群和价值链群。特别是对附加值较高且具有高技术含量与价值延展或拓展空间的小微企业布局和结构性空间优化布局相结合的产业要素建设与发展。体系性系统性转型提升任务迫在眉睫。

三是需要围绕“三双”目标下的战略优化与调整,在支持和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生产/储备体系制度保障与建设进程中,放眼全球能源重化工业发展形势,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能源战略调整,加快构建和建设属于本土知识产权的能源科技研发与输出;加快从生产型基地向集生产、生产服务、生产设计与服务统包、能源科技研发试验基地、资源开发设备设施配套、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民生产品、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样本基地等转变,从传统采掘业、重化工业等向综合性生产与服务保障供给领域转化。加快能源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与提质,提出和彰显陕西能源重化工业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样本与标准。

四是着眼国内外能源重化工业市场,防止区域性建设利益藩篱误区,统筹协调行业性统一大市场。在能源+化工的产品结构和拓展上,积极融入RCEP陕西元素。立足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建设,着眼双循环和统一大市场构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与生活/环境性服务保障建设的加速推进。推进国企与民企融合性链式建设与发展,做活市场结构,做足市场要素,做强经济贡献度。

五是在着眼产业和项目建设投入推进的同时,持续推进社会供给保障服务建设。即持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以县城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金融、社保等社会保障供给,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水资源保护、还牧还草等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改善,持续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加快改善和建设创业、建业、发业、留人、留心的新陕北。

当前,更需要把握住能源重化工业发展的黄金期、成长期与转型升级、产业重构的节点、拐点和突破点,严防重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老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抓住价值路径,突破产业发展的惯性思维,拓宽陕北发展价值路径,确保陕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青春活力,让陕北各行业乘势而上展示勃勃生机。

(作者系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