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学校改名背后的西安义务教育变革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17 14:27

2fdeaeb025531f48f5c47e8f8b0c83e3.jpg

近日,西安一些学校的陆续改名引起了网友的热议。12月9日,据官方透露,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名称已改为西安航天菁英学校。实际上,从今年3月至今,包括陕师大系、西工大系等多所学校已经更名。

这些改名的学校均为“公参民”学校,这类学校是指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除了已经更名的学校,其他“公参民”学校的更名也已经被提上日程。学校改名的背后,意味着“公参民”学校中的民办色彩将逐渐褪色。在西安,一场义务教育变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

cd915ca57742e09ca48214f229c5f9bc.jpeg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学校今年3月被更名为西安雁南中学。(图片来源:西安雁南中学)

治理“公参民”学校打破西安教育“民强公弱”局面

“公参民”学校,实际上是利用公办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资源开办民办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名校办民校”。“公参民”学校既有公办资源优势,又能享受民办学校的灵活机制,凭借教育资源优质、升学率高成为诸多学生和家长追求的目标。

然而,“公参民”学校的教育资源往往较为封闭,择校费、赞助费也让家长身上的财务负担越来越重。此外,一些“公参民”学校“掐尖”招生,加剧了义务教育段“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恶性循环。

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对民办学校的追捧从未减弱。即使从2019年开始,西安市全面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民办名校>公办名校>公办普校依旧是家长们的普遍认知。

多年来,西安的教育一直维持着“民强公弱”的局面,“上学难”“择校热”成为了西安教育的“老大难”。对此,早在2019年10月,西安在《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中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坚持政府责任、公办主体,并且要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推进民办教育有序发展。

95c37fa1312b5bcf4a2c98b1bfd6ec2b.png

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而在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明确需要规范的“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此外,针对如何规范“公参民”学校,文件提出了严格界定范围、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规范公有教育资源使用等8项工作要求。文件的出台,无疑为西安市治理“公参民”学校的进程添了一把火。

西安市“公参民”学校治理进程如何?12月8日,西安市教育局在公开回复网友留言中表示,“公参民”学校治理工作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届时,部分民办学校将按政策转为公办学校,另一部分学校将在完成治理后继续民办。此外,转公办的民办学校学生将于2022年9月开始享受公办学校学费减免。

需要指出的是,“公参民”转制中所涉及的问题极其复杂,统筹考量、审慎处理至关重要。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将有一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为公办,民办学校“无限扩张”的时代也将宣告终结。

892ce8654bb1bad843d9ee7b354965c7.jpeg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课堂。

提振公办学校还需在“量”与“质”上齐头并进

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西安教育资源不均或短缺引发的矛盾日趋紧张,成为了一大民生问题。从“高昂保育费”到“天价学区房”,从“择校热”到“课外补习热”,都反映了西安这些年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针对一系列问题,西安逐渐将提振公办学校提上日程。治理“公参民”学校,就是西安市提振公办学校、规范义务教育的举措之一。目的是要解决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优质且均衡,从源头上遏制“民强公弱”的“马太效应”。

其实,要提振公办学校,解决“上学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扩大“有效供给”。这里的“有效供给”,一方面是解决“量”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保障“质”的均衡。

为了增加学位供给,把西安教育设施的“量”提上来,西安近些年持续推进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西安市在前两年完成了建设任务的78.6%,累计投入370亿元。2021年,西安市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共143所,共新增学位13.04万个,其中大部分为公办学校。

面对即将到来的收官之年,西安市也制定了明确的计划。今年5月印发的《2022年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计划的通知》显示,2022年西安市拟投入使用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16所,共增加学位10.5万个。

大力兴建学校给西安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近年来西安中小学布局明显优化,学位供给更加充足,有效纾解了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在提升“量”的同时,“质”的提升也尤为关键。

在“质”的提升上,除了持续推进的“名校+”工程,“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也正式出台。西安市将用三年时间,培育600所教育理念科学、学校管理规范、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明显、社会声誉良好的“新优质学校”。

6dc165df0b13e9dfb98ff0d319603ad3.png

西安市高新区入选全国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今年10月,西安市高新区入选全国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目标于2025年前基本建成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符合教育规律、满足高新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西安市高新区的入选,将为全市、全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参考的案例。帮助西安做大优质教育规模,在义务教育的“量”与“质”上齐头并进。

提振公办学校,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落实“双减”不仅是表面上的作业减负和杜绝校外培训,更多的是要重构公共教育体系,确保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质。提振公办学校不仅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双减”必经之路。

总而言之,办高质量的公办义务教育,符合义务教育公益性、基础性本质,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如果仅靠限制民办“掐尖”和用“摇号”的办法改变公办学校生源结构,必然不是长久之计。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西安正在酝酿一场义务教育的大变革,稳扎稳打,夯实基础,提升公办学校义务教育质量,将成为西安义务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文/辛思捷 李为涵)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