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小剧场也有大能量 西安如何将剧场融入城市文化?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13 12:27

2fdeaeb025531f48f5c47e8f8b0c83e3.jpg

伴随着柴可夫斯基美妙的音乐,一只“白天鹅”在“王子”肩上翩翩起舞……作为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剧目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12月6日晚在西安上演。

这也标志着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一部部历久弥新的艺术经典集中呈现,令西安的各大剧场座无虚席。一时间,西安营造出走进剧场的热络氛围。

众所周知,剧场是城市的文化窗口,而剧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艺术欣赏的形式,剧场以其极强的临场感和较好互动效果成为大众的热门选择之一。如何培育出剧场文化,对于西安来说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厚植艺术土壤小剧场模式也能“四两拨千斤”

463be4cdbf4ee088e9cf34a1e3df197e.jpeg

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圆满落幕。

话剧《路遥》剧情跌宕起伏,震撼人心。歌剧《张骞》风格独树一帜,音乐高亢激昂...... 疫情之下,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本届丝绸之路艺术节依旧不缺乏人气。据了解,本届艺术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惠及观众1300余万人次。让陕西元素“走出去”,让海外经典“走进来”。艺术节让经典作品深入人心,也让各大剧场热闹了起来。

从传统戏曲到现代话剧,从歌剧、舞剧到交响乐会,西安的演出每年都档期满满。众所周知,西安由于其特殊的文化消费市场,并不缺乏剧场文化的土壤,各大剧场的演出往往一票难求,上座率更是非常火爆。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剧场的数量终究是有限的,部分演出高昂的票价也会“劝退”很多观众。在如今讲求轻量化和沉浸化的时代,一段“马拉松”式的演出或许能成为爱好者们的盛宴,但不会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面临如此境地,“小剧场、精制作”的模式也许会成为不错的选择。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是西方戏剧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而自从1982年导演林兆华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首都戏剧舞台,中国小剧场戏剧已走过近40年风雨,小剧场戏剧的影响悄然渗透于全国各地。

01fb2e5df2cb5e48402c171a943f0022.jpeg

陕西人艺小剧场。(资料图)

近年来,小剧场话剧在西安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西安第一部小剧场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上演。2012年,陕西人艺正式启动小剧场话剧演出项目,并成功上演第一部戏《欲望酒吧》。此后五年的时间,陕西人艺引入并原创的小剧场话剧至少在20部以上,如此高产量的小话剧奠定了西安市民观剧的基础。

小剧场演出,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演出而言的,其特点一是表演空间小,二是演员与观众接近,三是先锋性较强。小剧场座位少、场地小,演员和观众互动性更强,其艺术更多元化,更具先锋性、实验性。

正因如此,小剧场演出票价较为亲民,观众花费不到100元即可观看。而小剧场同时与博物馆、咖啡馆一样,为人们构筑了一个社会交往空间,满足人们接受、表达和创造的精神需求。并成为了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摇篮。

虽然西安的小剧场模式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不断呈现出多种形式的表演,包括传统戏曲、相声、脱口秀、儿童剧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年龄段观众需求。在位置分布上也呈现多样化,大剧院内、商业区内、文化区内均有分布,根据不同受众开展不同形式的演出。

从闻名遐迩的秦腔现代戏,到一票难求的热门脱口秀,在工作学习闲暇之余,西安的观众们正在逐渐“回归”剧场。而剧场中一点一滴勃发出艺术力量,也在浸润着每一名观众。可以看出,小剧场模式已经成为了西安剧场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不过,如何让这个模式健康地运营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树立明确定位小剧场这样将“圈子”做大做强

众所周知,小剧场的场地一般来说较小,这也导致投入相比于大剧场低了不少。但是,由于场地限制,与其成比的收益也成为了负担。有时候,纵使运营团队满腔热情,也难以抵挡市场经济的铁律。

盘点中国的小剧场,就不得不提到南京。兰苑小剧场坐落于南京朝天宫旁,剧场不大,只有7排座位。背靠江苏省昆剧院这座大山,兰苑小剧场多年来不断深耕昆曲资源,将这里打造为昆曲爱好者的“世外桃源”。剧场之小打造出原声的环境,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体味昆曲之美,渐渐成为南京的又一处文化地标。

c6574e0945714b74c9de164721585f82.jpeg

易俗社小剧场。(资料图)

兰苑小剧场的成功,也为秦腔提供了借鉴思路。今年11月,《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出台。其中提到,将对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给予场所、经费等支持,保障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强有力的政策,将为秦腔的复兴提供支持,打造一批具有秦腔特色的剧场,为秦腔爱好者构筑“世外桃源”。

因此,明确发展方向、清晰剧目风格定位十分重要。一个没有定位的剧场,一个什么都演的剧场,很难培养观众的观赏习惯,也很难发展一批稳定的观众。

互联网宣发+政策引导 培育剧场文化有了方式和底气

观众群体是剧场文化形成的基础,将“圈子”做大做强也尤为重要。现如今,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短视频、流媒体将影视文化、电视文化送进千家万户。在这种背景下,剧场文化的市场逐渐被挤占。

不过,身临其境这一特性,也能成为剧场文化利用互联网宣传自己的利器。在各大O2O、OTA平台上,西安一些脱口秀、相声演出颇为火爆,有些游客将其视为来西安旅游的打卡项目。在短视频平台上,脱口秀团队拍摄的现场画面、搞笑段子成为热门话题。利用互联网对自身进行宣传,吸引观众走进剧场、感受现场,已经成为不少团队的首选方式。

9d273a46d8a4895242205cc4f66849c6.png

《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图片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其实,在政策方面,西安市也给出了不少支持。今年11月发布的《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区域文化中心、文化街区、文化广场、小剧场、文艺演出院线等文化和旅游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通过数字赋能文化演出业,创推演出新业态,开发演出新形式,实现演出从形式到内容的升级优化,持续打造“中国演艺之都”。相信有了政策加持,西安会有更多推动剧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底气和自信。

虽然电视、电影在当下日益普及,但是走进剧场所带来的体验,仍然是电子屏幕所无法给予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的演出或俗或雅,其出发点都是人和生活。

西安作为文化名城,正通过小剧场、艺术节等形式不断探索,培育剧场文化,让剧场融入城市生活,同时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西安在此大有可为。(文/辛思捷 李为涵)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