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入选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城市 这道题西安该如何答?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1-12 09:29
近日,西安23层违建民房开拆的消息登上了热搜,这栋饱受争议的房子伫立了11个年头,如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北山门口村,为解决村民住房问题,这栋由村民集资建设的23层高楼于2010年竣工,但是并没有相关规划手续,23层的层高也使这栋房子在城中村中非常突兀。
资料图。
殊不知,这栋违建民房,也是西安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道缩影。此前粗放的发展方式,给城市带来了种种问题。现如今,在城市更新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改造西安城市物理空间的同时,推动城市科学、高质量发展?这是城市更新为西安提出的“新命题”。
西安已走到城市更新的重要节点
来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西安等21个城市(区)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
《通知》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重要时期,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短板,各地要严格落实城市更新底线要求,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且综合的工程,并非大规模“拆旧建新”。今年8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我国城市的旧城改造原则上不再允许“大拆大建”。
诚然,城市更新不再局限于对城市物理空间进行改造升级,更强调在保留城市特色肌理、满足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拆除重建、历史保护等多种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以及此前粗放的发展方式,使得城市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如今的西安,已经走到了改变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重要节点。
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张,城市骨架不断拉伸,西安城市多中心格局应运而生,曲江、高新等新兴经济圈陆续崛起。然而,西安市的老城区却尽显“落寞”,过往大批量的城市建设让西安老城区不堪重负,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空间缺失、功能划分不清。除此之外,还面临交通拥堵、噪音严重等城市病,这些区域已然成为了西安城市建设的“洼地”,城市更新工作迫在眉睫。
政策稳步落地西安城市更新频频发力
来源:西安市司法局官网
事实上,西安在城市更新方面早已开始频频发力。去年8月,西安市出台《西安市城市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办法》明确了保护传承、整治提升和拆旧建新三种城市更新方式,并且在更新规划、项目管理、资金保障、支持政策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可以说是为日后西安的城市更新工作定下了“主基调”。
这也意味着,西安过往大拆大建、粗放的城市更新方式,将逐渐让位于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居民多元需求的更加科学、精细的城市更新方式。
以往“老破旧”的住宅楼,换上了靓丽“新衣”;以往狭窄逼仄的背街小巷,加宽成畅通的双车道道路;以往闲置的荒废空地,成为了绿意盎然的绿地......2019年以来,西安在老旧小区改造上精准发力。截至2021年6月,西安市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836个,建筑面积2452万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小区内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景观环境焕然一新,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截至今年6月,西安已完成主城区599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根据精细化改造方案,实现“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让背街小巷成为城市文化风景线,有效提升街区整体“颜值”。
今年,全运盛会的东风为西安注入了城市更新的“加速度”。“三河一山”绿道在5月份全面贯通,一条293公里的绿道,串联起103个生态节点和42个人文历史遗迹,展现了西安的山水文化魅力,为市民提供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长廊。
修葺一新的老旧小区。(资料图)
一个个老旧小区修葺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片片绿地点亮城市新气象……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正在用“绣花”的功夫对城市的角角落落“精雕细琢”,推进城市高质量有机更新。
因地制宜的城市更新西安侧重老城复兴
近些年,曲江、高新、经开等板块的开发可谓轰轰烈烈,大悦城、熙地港等新兴商圈拔地而起。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老城区的传统商圈却显得冷冷清清,各大商场近些年甚至迎来了“闭店潮”。
实际上,老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缺乏人气。但要想盘活商业,还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引进新业态,根据市场规则转换思维模式,改变经营模式,为游客打造全新体验。
易俗社文化街区。
说起东大街,它曾经的繁荣和如今的衰败令不少西安市民唏嘘不已。如今,易俗社文化街区的落成,让这条大街有了一种新鲜感和时尚感。易俗社文化街区依托“著名秦腔科班”易俗社为中心,打造融合秦腔艺术展演、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西安饭庄、同盛祥、五一饭店等餐饮老字号在此汇聚一堂,钟楼书店、东邦哥复古美食街还原了那个车、马、邮件还都很慢的西安。对于老西安人来说,这是一次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回归”,沉寂许久的易俗社街区开始“古调新弹”。历史传统与新潮文化交织,打造西安城市更新新样板。
此外,交通也是城市更新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老城区背街小巷路况差、二环日常拥堵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深受西安市民诟病的一大“顽疾”。虽然西安地铁客流强度也位居全国前列,每每临近节假日,部分地铁站都会排起长龙,不仅影响市民出行,还会对外来游客造成极大不便。
不过日前,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答网友问中表示,目前,西安市已经启动二环路整体改造方案的研究工作,改造完成后将极大改善西安市整体交通环境。西安地铁三期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四期规划正在有序开展。不过,西安交通建设不能仅满足于“缝缝补补”,只有不断丰富路网构架、向外疏解布局,才能彻底疏通西安交通大动脉,畅通城市更新之路。
据悉,“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将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以老城复兴为目标,逐步开展历史城区(明城墙内)的有机微更新,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品质。
总而言之,为了让一座城市既有“风度”又有“温度”,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西安市还需要持续加大历史城区的城市风貌保护力度,做好老城区的保护和有机微更新,统筹老城、新区协同发展,在城市更新中守护、传承好城市文脉。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西安大有可为。(文/辛思捷 李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