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陕西4人荣获"中国医师奖" 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20 09:14

9cef202732821c5db7bdc8db50a45cad.jpg

8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名单正式公布,全国共有80位医师入选,其中陕西有4位入选,分别是西安市胸科医院毛晓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西京,陕西省人民医院易智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姚立农。而在获奖的优秀医师身后,还有着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以医为名,为医而生。

这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席卷全球的疫情面前,这个节日显得非比寻常。人们不会忘记在疫情防控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勇担使命,为护佑全国人民健康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战“疫”防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致敬每一位生命的守护者,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7d741fb8444d0332e6c39509767ad48.jpeg

陕西荣获“中国医师奖”的四位医生。

白衣执甲,奔赴需要我们的远方

“1月30日下午,我们第一次进到病区。看到危重患者较多,我们成立了危重症小组和重症小组,迅速投入救治。治疗难度大、任务重,但我们大家分秒必争,一步步摸索总结。到这里工作20天后,陆续有病人好转出院,55天后,我所负责的危重症病区病人‘清零’了。”

这是在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中,被任命为重症医疗组副组长、重症2组组长,并率领重症2组率先进入武汉第九医院工作的张怡对战“疫”经历的回忆。

据了解,抗疫期间,陕西共分22批次派出146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秦楚相依、守望相助的战地实录。累计救治患者1770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623人,治愈出院患者798人。

湿透的防护服、红肿的眼睛、深深的勒痕和挽回生命的欢呼、生命逝去的泪水,这是奔赴在一线抗役医护人员最多的记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留给人们的只有逆行而上的背影和坚定的决心。

d1440cba4b81d94f537b441307c3a0ec.jpeg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鄂护师张海萍守护一位新冠合并脑疝的奶奶。来源:陕西省医学会

一些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荆楚大地,一些人离开祖国奔赴世界各地对外援助,不变的始终是救死扶伤的使命。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樊万虎教授和控感办李宝珍教授曾在12年前共同支援汶川,12年后他们再度携手,以陕西省援助塔吉克斯坦联合专家组成员的身份,远赴异国他乡继续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宣战。

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易智作为陕西首批紧急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长,在进驻武汉市九院,连续55天从事危重症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后,在5月,又作为陕西省援助塔吉克斯坦联合工作组副组长再次出征。

逆向而行,传递的不仅是每一名医护人员的抗疫智慧和力量,还有爱无国界的大家情怀。

d1b19e50ffade8c55f9db56b3fd92b7e.jpeg

剪短头发的陕西省人民医院护士高丹萍在武汉方舱医院。

守土尽责,我们筑牢家前的防线

送别离家远征的白衣战士,坚守在家乡的战士同样众志成城,坚决保护家乡父老的生命健康。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姚立农,坚守后方,担负起陕西的疫情重症救治任务。他指导西安市15家定点医院的防控工作,参与救治院内确诊患者30余人,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创造了陕西省多个首例(首例治愈、首例重型治愈、首例危重型治愈出院),用行动保护着家乡父老。

“我父母年纪大了,他们都很支持我,妈妈还对我说,我首先是国家的孩子,其次才是她的。现在我只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再来弥补不能团圆的遗憾。” 这是今年44岁的西安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蕊对家人的遗憾。

刘蕊经历过SARS、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早期,她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市级会诊专家组成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进行疑似患者会诊及专业指导。在感染疾病科的工作告一段落进入隔离期时,她又主动请缨,“转战”新建的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扎根岗位的刘蕊舍小家顾大家,尽显的是医者的使命和担当。

在西安100公里外的周至县马召镇仓峪村,村庄依山而建,人口居住分散,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目前村里的常住人口大多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为一名乡村医生的崔永闯,深知在扶贫路上,村医是老百姓健康的第一道守门人。

崔永闯在开展入户工作中得知低保户卯德荣母亲身患残疾,有智力缺陷,要办理残疾证必须带老人去县城医院进行检查评审。在了解情况后,崔永闯主动联系上级医院医生咨询办理评审相关事项,自己开车带上两人前往医院,解决了卯德荣的燃眉之急。

在条件艰苦的西部农村,能够坚持始终如一的守护乡亲们的健康,依靠的是他“我作为村医,健康扶贫,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a3e75fd6ba8730464625660233031950.png

表彰300名“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和12个“三秦最美抗疫团队”。

恪尽职守,我们用行动敬佑生命

不论是远方还是家乡,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生命至上的崇高信仰。

“快一点,我们还可以再快一点!”在ICU病房工作二十几年,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早已习惯在生死关头的争分夺秒。

在武昌医院的ICU病房内,抢抓救助患者的第一时间。“在这里工作,必须有敢与死神掰手腕的勇气与担当。”张西京说,“既然来战斗,就不怕风险。”近年来,张西京和同事每年挽救600多名危重患者的生命。罗列的是冰冷的数据,背后却是鲜活的生命和家人道不尽的感激。

西安市胸科医院结核病合并症科主任毛晓辉,带领医护团队在应急病区32天救治73名患者,其中确诊患者25人,重症患者11人,实现了患者百分之百治愈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这正是每个医者的担当,拼尽全力不放弃每一条生命!

2020年正月初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了一位发热并伴有胸闷、气短的66岁老人,在确诊新冠肺炎的第三天,病人心率急骤下降,情况危急。为了把患者从生死线上夺回来,多名医生协商后只得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作为“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ECMO必须要多科室的协同作战。

为了抢救老人的生命,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名医生48名护士共同协作,6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经过与病魔94天的抗争,病人终于康复出院。期间,ECMO运转使用了49天,病历文件1600页以上,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长的医疗文书”。

生命的奇迹总是让人惊喜,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坚守在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的医者。

a87fd6e3b3a81b73e5875dec675d6521.jpeg

陕西支援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病区护士夏炎:尽一切可能让重症病人活下来。

尊医重卫,我们渴望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向医护人员致敬,就要真真切切的用实际行动去关爱、理解、认同他们的工作。

在和新冠疫情的战“疫”中,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等国家院士,还是无数坚守岗位的基层医护人员,他们用行动共同书写抗疫精神。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仍然要清晰地认识到这是我国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截止2019年年底,我国医师队伍总数达到386.7万人,而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数却达到了87.2亿人次。

疫情终会过去,医者更需要的是让尊医重卫成为社会常态,需要的是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持久而广泛,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才是在医师节设立的目的。倡导和推动全社会以切实行动来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除了衷心的祝福,我们普通大众更应身体力行的。

医者仁心,着一身白衣,在生死之间穿梭,守护每一条鲜活的生命,回响在人们耳边的是每一位白衣战士的铿锵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者大爱,生生不息!(文 / 王巧 李为涵)(综合陕西日报、西部网)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