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水点“绿”成“金” 宝鸡太白县以“生态智慧”书写绿色嬗变
来源:西部网 2025-07-11 09:27
地处秦岭腹地的宝鸡市太白县,以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为底色,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全过程,生态“好颜值”变成了经济“高价值”。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一幅以“绿”为底色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秦岭深处徐徐展开。
7月10日,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太白县专场发布会上,太白县县长张俊峰介绍说,“十四五”以来,太白县全力构建以高山蔬菜、全域旅游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之以恒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长2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225元和17235元,是2020年的1.25倍和1.38倍。
生态是太白县立县之本,太白县全域地处秦岭腹地,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全域处于秦岭保护区,核心区、重点区占县域面积的92.81%,生态保护尤为重要。太白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生态类项目255个、占总项目的41.5%,关停“散乱污”企业8家,综合运用退化林修复、矿山修复等措施修复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县城集中供暖清洁能源改造,建成投用第二污水处理厂、县城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优良率连年位居省市前列,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全面履行河湖长制、林长制责任,实施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低效林改造等项目,生态化治理虢川河、石头河等重点流域,建成翠矶山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虢川河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成为太白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
依托洁净的水质、肥沃的土壤,太白县大力发展绿色种养、绿色加工。持续巩固10万亩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品种丰富、质量上乘,年均产量48万吨,产值5亿元,商品菜销量占全市50%以上。扶持培育绿蕾、秦绿等18个龙头企业和174个专业合作社,引进高品质果蔬加工、野森林预制菜等延链补链企业,蔬菜产品的附加值持续攀升。与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62家大中超市签订购销合同,在徐州、西安设立蔬菜直营店,太白高山菜走出大山,远销东南亚、直供粤港澳。坚持错位发展、以特取胜,认真落实扶持奖补政策,发展高价值特色产业,先后建成莓类种植基地3000余亩,发展冰葡萄1230亩,打造香菇、赤松茸生产基地5个,发展食用菌1.5亿袋,养殖冷水鱼300万尾、林麝3000余头,开发的树莓酒、蓝莓汁、中药饮片等20余种地域知名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特色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先后入选中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2024年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10.64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7.4%。
同时,太白县利用丰富的水资源,谋划了抽水蓄能电站、鹦鸽优质天然桶装山泉水加工厂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突出亚高原区位优势,申报了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项目,已完成省级初审;深入挖掘地热资源,谋划实施温泉酒店项目,正在地质勘探;依托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实施太白河、王家堎等7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立足充沛的冰雪资源,建成了鳌山滑雪场,每个雪季带动第三产业营收超2.3亿元;围绕富饶的森林资源,建成秦岭野生动物博物馆、高山珍稀植物园,实施4.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入选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5个。蕴藏在青山绿水间的各类资源正在加速转化增值,不断释放为县域经济增量、助力太白绿色崛起的强大动能。
未来,太白县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生态功能县定位,全力守好秦岭安全,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和生态资源“含金量”,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记者: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