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步探索到发展红火——马江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闯新路

来源:岐山县委宣传部 2025-07-10 09:51

2020年,宝鸡岐山县雍川镇马江村党总支部被宝鸡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村党组织”。

这份荣誉让村干部们备受鼓舞,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当即决定以此为起点,把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推动村庄发展再上一层楼。

带着这份决心,自那时起,为蹚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找方向、谋出路,至今已有五年。

五年光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马江村实现了跨越式的蜕变,成为岐山乡村振兴中的生动样本。

7月8日,前往马江村的路上,视线所及之处,平坦的连片农田一望无际,一座高耸的塔状建筑物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村上新修建的粮食烘干塔,今年我种的粮食就是在这集中烘干的。”提起这座烘干塔,种粮大户袁云刚打开了话匣子,“以往种植只能‘靠天吃饭’,最害怕阴雨天气,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轻松烘干小麦!”

袁云刚提到的粮食烘干塔,位于马江村的联盟区域粮食农事(农机)服务中心。

2024年,马江村争取投资290万元,将村集体闲置场地建设改造为粮食收储中心,面向全镇及周边县区村民提供服务。

2025年,在前期运营良好的基础下,马江村又积极探索集体资产“村企联营”模式,粮食收储中心与联盟秸秆合作社联营,升级为区域粮食农事(农机)服务中心,中心固定资产突破1500万元,可全方位开展耕、种、防、收、烘干、秸秆利用等领域农机、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14.5万元,形成了资产盘活、粮食增产、集体增收的三赢局面,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9cdd8f1d8fc86c9c408c88d5632eda5a.png

新修建的粮食烘干塔

de80bed8afa4a47d8ddb0b1f5fb6cdbb.png

服务中心整齐排列的各类农机

事实上,烘干塔不仅是村里的“新地标”,背后更藏着马江村盘活土地、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密钥。

过去,马江村土地分散、种植粗放,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牵线搭桥,将上千亩零散土地整合起来,促成农户、经营主体、村集体三方签订托管合同,共同托管村内3520亩耕地,统一种植优质作物。

马江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军平掰着手指算起一笔账——土地托管后,撂荒的耕地少了,耕种的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平上来了,算一算,比起自耕自种,每亩地能节约成本60元,年底农户能获得分红,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仅靠这一项,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17.6万元。

连片农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就有了建设烘干塔的迫切需求,而烘干塔的投用,又反过来让流转整合后的土地释放出更大价值,土地流转“聚了地”,烘干塔“保了收”,二者配合间,马江村的土地真正活了起来,迈出了集体经济向优发展的第一步。

问题很快随之而来。土地流转这一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在市场化竞争下,没有支柱产业,村庄始终缺乏核心竞争力。

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带着这两个问题,经过充分市场调研,马江村摸清“家底”,决定因地制宜,深耕本地小麦良种繁育、花卉苗木繁育、大棚果蔬、手工挂面、香醋制作、辣椒面加工等产业资源优势。

f594701df4bd4023e43bab135800d1cc.png

马江苗木繁育基地

村集体经济组织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88万元,建成18座设施大棚和1座玻璃温室,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在“党总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力,将产业园区面积从3500亩拓展到4500亩。

通过土地托管和发展特色产业,昔日“单打独斗”的零散耕作成为历史,农户既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又能在村里的产业园区务工增加收入。2024年,这些产业共带动6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发放务工收入430万元,人均年增收达7100余元。马江村集体经济各项收入也合计达到了45.1万元,“土里刨金”的愿景逐渐照进了现实。

eecea520ca3dea787ca3d2a5c8377562.png

马江村乡风文明一条街

集体经济的壮大,驱动着马江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因“没钱办事”被暂时搁置的绿化美化、管网改造等民生项目,如今随着集体账户的充盈一一落地;过去村民闲暇时只能扎堆闲聊,现在在新修建的文化广场上,村锣鼓队、广场舞队的音乐、阅览室的翻书声、乒乓球台的喝彩声交织,村民的文化生活妙趣横生。

更微妙的变化藏在细节里。

村口的矛盾调解室渐渐“门可罗雀”,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持续提升;乡风文明一条街上,“善行义举榜”时常更新,孝老爱亲、互助邻里的故事成了茶余饭后的新谈资;口袋鼓起来的同时,村民的精神头也跟着昂扬起来,找回了乡村应有的精气神……集体经济“正增长”的积极意义正在化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于润物无声处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实现了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还要拿出村集体经济收益,补贴村民医保,让每个村民都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当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马江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军平说,“当然,这一定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干,我们有这个信心。”( 岐山县委宣传部:容妍 )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