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总会政企联动纪实:多维合作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来源:秦商总会 2025-07-10 11:18
为搭建政企沟通桥梁,6月以来,秦商总会以“深化协同、赋能发展”为核心,密集开展系列政企、银企、校企对接活动,构建起政策、科技、金融、法律等多维支撑的合作网络,为陕西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从“政校银会”协同创新到国企民企深度联动,从法律服务体系搭建到产业规划精准对接,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了商会作为政企桥梁的枢纽作用,也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新的路径。
秦商总会走进省发改委座谈交流
政商协同:政策赋能打通产业升级“最后一公里”
6月5日至7月5日,秦商总会会长崔荣华、党委书记刘阿津率团密集走访陕西省科技厅、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人社厅等多部门,围绕政策落地、产业协同展开深度对话。在省科技厅,双方就共建“秦商科技产业园”达成共识,依托秦创原平台推动科技型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省发改委明确将在“十五五”规划中围绕氢能源、煤化工、银发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出台更具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在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省工信厅则针对企业“政策响应慢”痛点,提出加强项目包装培训,推动政策“精准滴灌”。
秦商总会走进省国资委座谈交流
尤为关键的是6月25日与省国资委的座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产业链协同、资本对接等五方面推动国企民企优势互补。陕煤、陕建等国企与秦商企业代表现场分享产业协同案例,形成“国企资源+民企活力”的合作范式,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供了陕西实践样本。
秦商总会走进交大创新港座谈交流
产学研融合:校企联动激活创新转化“强引擎”
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创新港之行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校方详细介绍“6352”工程成果,提出与秦商总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秦商代表团现场考察实验室后,就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人才共享等达成初步意向,为解决企业技术瓶颈开辟新路径。
与此同时,秦商总会与省科技厅、陕西农信构建的“政校银会”合作框架,形成了“政策支持+科研驱动+金融助力”的闭环。陕西农信针对秦商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专项信贷支持,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赋能。
签约仪式
法治护航: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6月10日,秦商总会与西安仲裁委员会、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签署法律服务备忘录,首创“先行调解+仲裁保障”模式。该机制在合同签署环节嵌入纠纷解决条款,通过“调解+仲裁+商会”协同,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争议解决方案。西安仲裁委主任李洪涛强调,此举将打通从纠纷预防到执行的全链条,助力陕西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该机制不仅聚焦纠纷化解,更注重源头治理。三方将在企业合规管理、法律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秦商企业建立标准化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从“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转变。
秦商总会走进陕建控股集团座谈交流
国企民企协同发展:资源整合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体”
7月4日,秦商总会先后走进陕建控股集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与国企巨头展开产业协同对话。陕建控股集团提出依托“11311”工作方针,与秦商企业在建筑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化合作;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则分享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经验,共同探讨“国企搭平台、民企闯市场”的协同模式。今后,秦商总会将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整合政策、金融资源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总会在推动国企民企协同中的枢纽价值。正如崔荣华会长所言:“秦商与国企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协同才能激活陕西经济新动能。”
秦商总会走进省人社厅座谈交流
长效机制:从“单次对接”到“生态构建”的升级
政商系列活动的核心突破,在于从零散合作迈向系统性生态构建。无论是与政府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还是与国企、科研机构形成战略联盟,秦商总会正推动合作模式向“平台化、链条化、常态化”转型。例如,与省人社厅的座谈中,双方明确通过联企服务、数据对接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地,将“一次性诉求响应”转化为“持续性服务供给”。
这种生态化构建的思维,也体现在跨区域合作中。6月,秦商总会组团参与新疆、云南、成都等地招商活动,将陕西企业需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接,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联动,为秦商企业拓展全国市场搭建桥梁。
秦商总会走进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座谈交流
本次政商之间的密集联动,不仅是秦商总会服务会员的缩影,更是陕西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从政策落地到科技创新,从法治保障到国企民企协同,一系列举措勾勒出民营经济发展的“陕西路径”——以平台思维整合资源,以生态逻辑推动协同,以长效机制保障落地,让“政商亲清、产研融合、银企互通、法商护航”的生态体系真正成为陕西经济的增长引擎。正如一位参与座谈的企业家所言:“在秦商总会搭建的平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机,更是陕西民营经济破局突围的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