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帮扶丨驻村队员谈帮扶 合力参与谋振兴
来源:中国网 2023-03-29 10:31
扶贫千柳绿,振兴万家春。
近年来,西安浐灞生态区聚焦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斗目标,派驻多支驻村工作队,认真谋划,主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西安浐灞生态区驻临潼区仁宗街道芋坡村驻村队员,贾睿卿驻村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全体浐灞帮扶人的缩影。用脚步和行动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广大帮扶干部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振兴篇章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缩影。
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征程中,帮扶成效如何?又面临哪些问题?面对此类问题,他有着自身的思考和感受。
谈初衷——想接触最基层的工作。
“一山放过一山拦”“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抹开面子”,这是全体浐灞帮扶人投身帮扶工作、迎难而上的生动写照。
“在生态区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世园集团综合管理部负责综合事务协调、后勤资产、法务等相关行政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是新挑战,也是一种‘光荣’,当时就想利用两年时间换个环境拓展自己的能力,开阔自身眼界。”谈及参与帮扶工作的第一印象,贾睿卿坦言。
2017年,贾睿卿开始接触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至2018年初,作为浐灞生态区200余名联户干部之一,他被安排在临潼区穆柯寨街道业池村担任联户帮扶干部,这段经历为之后全面参与脱贫攻坚奠定了工作基础。
“2019年到2021年的这段时间,我全面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经帮扶办相关领导综合考虑,把我留在了帮扶办,没有直接承担驻村帮扶工作。在这期间,根据省市工作安排,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市莲湖区组成联合工作队组对口帮扶山阳县,我又担任了西安浐灞生态区驻山阳联络员,兼顾区域对口帮扶各项任务,在帮扶办这两年多,我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升。”贾睿卿介绍说。2021年以后,他继续申请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成为临潼区仁宗街道芋坡村驻村工作队成员。
谈及为何继续参与驻村帮扶工作,贾睿卿说:“还是想接触最基层的农村,我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接触基层农村并不多,但我始终觉得只有在基层,才能真正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这几年参与帮扶工作的确使我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谈成果——为帮扶村留下了带不走的“财富”。
这六年时间,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相关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全体帮扶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为帮扶地区乡村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
贾睿卿介绍说,除了帮扶地区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切实增长外,近年来的帮扶成效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首先是基层党建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通过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村党委班子议事程序、人员配备等方面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村两委领导力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号召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作用。其次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和内生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等、靠、要思想不再是主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再次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得到了初步建立,在连续几年持续在产业项目上的投入后,村集体经济已经实现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壮大,例如仁宗村的hope苗圃,穆柯寨村的穆桂英练兵场和千亩芦苇荡,茨林村的生态桃园,芋坡村的核柿驿站,房岩村的蟠桃示范园及网红打卡店集群,壕栗村的望长安、人祖部落等民宿产业,业池村的百亩杨树林和石榴套袋厂,西岳村玉露香梨种植园等等,各村均有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硬件,此外,村民的眼界和视野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接触到了新理念、新技术,很多村民已经树立了市场化、品牌化的经营理念,部分村民逐步接触并学会使用一些新技术,来帮助生产和销售农副产品。
“或许驻村帮扶有一天会结束,我们希望为帮扶村留下一些带不走的‘财富’。”贾睿卿说。
“芋坡村工作队创立了一个消费帮扶品牌‘芋婆婆’,并制作了一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费者能通过视频实时查看所购买认养的家畜家禽生长情况。同时我们专门邀请相关艺术学院资深教师设计制作品牌logo及包装礼盒,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在采访中,贾睿卿特别提到这一村级消费帮扶品牌。
“养成式”的家畜家禽认养,不仅解决了村民“养少增收少,养多卖不完”的困扰,也打响了芋坡村“原生态”的品牌。据了解,2022年,驻村工作队就协助村集体帮助村民销售土猪、土鸡在内的农特产品达20余万元。
“我们村还不是最多的,很多村都有了自己的村级品牌,比如穆柯寨村工作队,他们注册了两个村级品牌:降龙穆和穆柯寨,他们的销售额比我们更高。”贾睿卿介绍道。
谈收获——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采访时,贾睿卿总是调侃自己可能是唯一一个全程见证了浐灞驻村帮扶工作高光时刻和重要节点的人,“帮扶办工作人员,帮扶陕南联络员,驻村干部,联户干部,可以说涉及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各种岗位我全部干了一遍,独特的经历使我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理解自然比别人更深一层。如今,再有不到半年时间,驻村期满即将回到原单位,回顾这六年时间,我收获颇丰。”
成长和收获体现在方方面面,贾睿卿说首先是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写作能力得到锻炼,“从以前从事单一工作变成了多面手,在帮扶办期间,我既负责全程协调组织相关事务,又负责起草各类文字材料:在山阳县期间,我全面沟通联系组织相关局办及社会力量完成相关对口帮扶工作,2020年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仅用一天时间,独立起草了近一万字的西安浐灞生态区‘十三五’以来帮扶工作总结。”
除此之外,这六年间,由于全面接触西安浐灞生态区帮扶工作,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最基层的农民,对他们的认知更清晰,并且结识了很多有才能的“乡村人才”,对日后从事相关工作起到帮助作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工作,都对我提升很大。”贾睿卿说。
贾睿卿提到,在帮扶过程中接触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爱心人士,也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众多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家,自己的眼界得到了开拓,人脉得到了拓宽,这些都将为他日后从事各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谈未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力度。
“我们天天在村上,面对四周荒凉的土山,驻村工作队也总在讨论,怎么做才能适合当地乡村的条件,形成良性发展;如何才能形成帮扶村的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终有一天,驻村工作队总是会撤的,如何能给村民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路子……”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对于乡村振兴工作,贾睿卿也表达了许多思考。
“目前农村发展有很多困难,在产业方面,一是部分农民仍然考虑自身生产成本、生产难度得多,考虑市场需求的少。当然这跟农产品销路不畅有关,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太差;二是目前各帮扶村之间仍是‘单打独斗’为主,上层的、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牵头发展比较缺乏,各帮扶村之间时常还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好在目前帮扶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建设‘五村连片工程’,这是在基础建设层面的初步尝试,希望将来能涉及更高层次的产业整体规划;三是乡村的发展上还存在诸如城乡二元化差距、土地流转政策制约、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等其它更高层次的问题。”贾睿卿说。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谈及解决办法,贾睿卿表示:一是应该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力度,关注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流量”,就能带来效益。关注的人多了,也能吸引更多的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不是仅仅依靠基层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二是坚持市场化发展。应该制定和出台鼓励措施,用市场化的手段,创造足够的吸引力,争取更多人才回流农村,把心放在村上,把根扎在土地,同时要能够保证这些人才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形成持续良性循环。三是应当制定整体规划,不断优化完善发展政策。在地区层面上,当地政府应当加快制定一个全面而统一的规划,不仅仅是产业方面,各方面的规划都应该是整体的,统一的,要能形成“一盘棋”;在省市更高层面上,则应当不断调整相关政策,尽量破除阻碍农村发展的相关壁垒和政策限制,形成共振“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