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要闻

又添水利“金名片” 陕西这一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源:西部网-陕西闻网 2020-12-09 09:55

2a32e0ac7c0326813061cfba83cd822d.jpeg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今天(12月8日)晚上,从北京传来喜讯,在摩洛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大会上,陕西的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841d49e8e379880100cb01c4f0821ee5.jpeg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的龙首坝

这是继2016年、2018年陕西郑国渠、“汉中三堰”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陕西省第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陕西水利又添了一张世界级“金名片”。

479b5516a30ae211ac7dd5c26d25b3aa.jpeg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

建设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才有资格申遗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都属于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其遴选标准严格,必须满足“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等条件。目前,陕西郑国渠、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等19处已成功申报,加上此次成功申报的4处,我国已有2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就占了3处。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成功申遗,是挖掘、传承、弘扬陕西历史文化,不断加强陕西水文化建设的实际举措,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灌溉工程体系,挖掘和宣传古代农业灌溉发展史及水利对陕西乃至中国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水利发展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远地意义。

c5f16f7f9c78c399bf313a4c00e17cb5.jpeg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遗址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的“前世今生”

据了解,洛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其前身是西汉时期开凿的龙首渠。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采取临晋郡守庄熊罴建议,在洛河下游澄城县老状跌瀑处开渠引水,征发士卒万余人,历时十余载,建成了北洛河流域时间最早、难度最大的自流灌溉工程。施工中,挖出了“龙骨”(恐龙化石),故名龙首渠。当年,古人在修筑穿越铁镰山3.5千米的引水隧洞时,创造出神奇而充满智慧的“井渠法”,即在隧洞施工中均匀布设竖井,把长距离的地下渠道分割成多个分部工程,然后相向开挖,以减少误差。竖井既是务工通道,又可弃土弃渣,兼顾通风采光,可谓一举三得,大大提高了工效。

公元233年,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叡拓展古灌区,在龙首渠下游兴建临晋陂引洛灌溉,充足的粮草使这里成为曹魏政权统一中原的根据地。

公元562年,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重新开凿龙首渠,国力大增。

公元719年,唐玄宗时期,同州刺史姜师度在通灵陂引洛灌溉、压碱淤地,收获万计,水利工程强有力地支撑了开元盛世。

元、明、清时期,引洛灌溉零星分布,凿井引泉灌溉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清代的《池泉分水碑》《水利章程碑》记载了灌溉次序、组织结构、纠纷处理等管理制度。曾经是水神崇拜之地的太白庙、曲里庙、平路庙,演变为古代水事管理的主要场所,沿用至今,庙站合一,传为佳话。

民国时期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龙首渠的基础上修建了“关中八惠”之一洛惠渠。洛惠渠将历代不同方式的引洛灌溉重新整合,续建扩灌,历时十四年才得以建成。它的渠线布设、灌区控制科学合理,和龙首渠不谋而合。

现代的龙首渠引洛灌区已发展成为灌排体系完整的大型灌区,工程由大坝、灌排渠系及配套设施组成,分设洛东、洛西两大系统,包括总干渠1条、干渠4条、分渠13条,总长248千米,灌溉渭南市澄城、蒲城、大荔三县74.3万亩农田,惠及人口69万,累计引洪淤灌、改良盐碱地23万亩,引水114亿立方米,消纳入黄泥沙2亿吨,灌溉面积上亿亩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先进灌区等殊荣。

“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如今,洛惠渠正向着惠及农业、工业、生态多维的现代化灌区迈进,在延续黄河历史文脉、展示陕西水文化底蕴的同时,已经成为更加丰美宜人的“千里河西地,秦东米粮川”。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