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力量助飞“神舟十九”︱为神舟十九筑牢“生命之塔”

来源:西部网 2024-10-30 09:36

今天(10月30号)凌晨4点27分,神舟十九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1所为航天员筑牢“生命之塔”。

c723a7e0fb3a8f563d17865265b45714.jpeg

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瞬间产生巨大推力的特点。它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救生艇”。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李洞春说,这一次,研发团队下足了功夫,保证正常飞行时逃逸塔与火箭可靠分离,发生逃逸时确保逃逸发动机快速点火工作,保证发动机推力等性能满足逃逸任务要求。

0e2c9c83ec134554ebda31de4157cea3.jpeg

李洞春:“为此,我们也在研制过程中采取了状态严控、过程严管、产品优选的控制措施,也成立了专家组,对产品全部生产过程、各项测试数据进行了再分析、再确认,保证了参加此次发射任务的逃逸发动机高可靠、高质量、高性能。”

据了解,逃逸系统由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组成,分别承担从火箭起飞前15分钟到起飞后120秒,起飞后120~200秒左右两个时间段内的救生任务。李洞春说,从神舟十二号起,逃逸发动机就固定有4型产品、10台,分为逃逸主发动机、逃逸分离发动机、逃逸姿态控制发动机和高空逃逸发动机。

李洞春:“在本次任务进场前,我们组织队伍总结了以前的成功经验,也制定了更加优化高效的发射场总装测试流程和规范,在本次任务中全面实施。发射场工作流程更加精细,资源安排更加合理,质量管控更加有效,实现了操作测试零差错、零隐患的工作目标。”

e85881a68c58646f6826993055ea98fa.jpeg

同样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赵东民说,从神舟十二到神舟十九,研发人员在更迭,生产线上的人员也在换代,如何保持产品一以贯之的高质量,这是最难的难点。为此,41所设立“名师带徒”体系,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每一次进入发射现场的试验队都会设立临时党支部,进场和临发射前,队员们都会去酒泉的东风烈士陵园扫墓祭奠,代代相传航天精神。

赵东民:“当你就深刻认识到你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成败,甚至关系到国家最大影响的时候,那么你的责任感就会明显的加强了很多,在具体工作落实上负责态度也要强大很多。一个航天精神,一个是责任教育。”

46bcd1939caa462555a5bde2a6b974b0.jpeg

中国载人航天从2003年首次载人成功飞行后,开始两三年飞一次,到现在空间站运营阶段一年两次往返太空,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间也从当初的不到10天提高到了现在半年多,高频次的发射任务,对火箭的各项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团队成员许团委坦言,面对挑战,就要做好更多细致的工作。

许团委:“给整个队伍灌输航天精神的一个传承,整个设计师队伍更提高一个层次。技术状态控制方面,严格做到师傅带徒弟,形成了一支年龄梯队上有衔接的,从技术、管理各个方面都有保障的一支队伍。生产过程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稳定可靠。”

年轻设计师邓跃鸣,是一位96年出生的科研人员,去过两次发射现场的她,对航天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

邓跃鸣:“航天精神首先肯定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服务大局。第二个就是要脚踏实地,注重干实事。还有一个就是年轻人,还是得讲究拼搏和奋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靠他们的汗水、勤劳和智慧,给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

起点新闻记者:刘洁 图片由41所提供

(供稿单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