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专家谈丨张涛:多层密织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组织结构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6-04 10:26

e2aeecf92ab97075de1dca7518f478cd.jpeg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图。(资料图)

关中平原城市群不同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作为处在内陆地区的城市群,区域间经济协作联系不够紧密,开放不足,城市空间组织稀松。过去交通规划往往以中心城市向四周延伸呈单中心放射形态。这种交通组织形式,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城市的汇集,发挥了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带动引领作用。但是,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单极带动模式,加速了大城市病,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要高质量推动城市群建设,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外,还要以交通为轴线,以推动撤县设区、设市为手段,密织城市群的城市组织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关键是要建好“群”,要从支持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由一城独奏向西安、咸阳共建国际化大都市,带动城市群次核心城市、节点城市整体合奏转变,群策群力。

一是建设大西安北部中心,带动引领关中地区发展

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关中地区的主体在渭北。过去西安受自身行政区划制约,西安的开发区域重点在渭河以南,对渭河以北的带动作用有限。推动西安与咸阳市一起共建国际化大都市,才有更大条件实现北跨渭河发展。要支持咸阳市泾阳县、礼泉县撤县设区,三原县撤县设市步伐,统筹推进西安、咸阳共同建设大西安北部中心。

二是打造渭北的中心城市,增强对陕北的辐射作用

陕西关中、陕北地区与西北的甘肃、宁夏毗邻。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要引领大西北,首先是增强关中地区对陕北的辐射作用,进而完善关中、陕北与西北地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路网,实现引领大西北。

陕西地理南北狭长,铜川是关中连接陕北的中心城市。但铜川市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试点城市,行政区划和经济体量在关中地区各地市中最小,长期一煤独大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偏重、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亟需更加全面的参与区域产业分工,谋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依托铜川打造渭北中心城市,就要支持以铜川为中心规划建设关中渭北郴州-旬邑-铜川-富平-蒲城,铜川-宜君-黄陵,铜川-淳化-永寿-麟游,铜川-西安的城际轨道交通,与正在建设的关中城际轨道交通衔接。

同时,要依托渭北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产业优势,加强中小城镇建设,补齐关中地区中小城镇发展不均,培育一大批专业化中小城镇,以增强关中对陕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构建次核心城市交通体系,增强辐射西北的能力

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宝鸡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首先是加快修建宝鸡向南经汉中至重庆的高铁,向北连接平凉、固原至银川的高铁,进一步为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互动发展,为增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夯实基础。

加快建设宝鸡支线机场,阳平铁路物流中心。在关中城际铁路规划中以宝鸡为中心,南线将凤县、太白纳入规划与眉县城际铁路联通,北线将陇县、千阳、凤翔纳入规划与岐山城际铁路联通。这样既又利宝鸡主城区对周边区县的带动作用,又有利于宝鸡与关中各市的协同发展。

四是加快撤县设区、设市步伐,增加城市群内城市数量

按照《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尽快支持推动蒲城、三原、华亭、秦安、甘谷等具备条件的县有序设市,增加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小城市数量。宝鸡和西安之间直线距离180多公里,城市密度小,中小城市数量小。

支持宝鸡所辖凤翔县撤县设市由省直辖,宝鸡市代管。凤翔古称雍州,是周秦发祥之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为州郡府路治所,将凤翔县撤县设市有利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北部麟游、千阳、陇县,优化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结构。应支持宝鸡眉县撤县设区,有利于促进宝鸡市主城区、蔡家坡及眉县向东拓展发展空间。

这样,通过多层密织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组织结构,着力围绕市场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城际之间、省际之间联合、联动、协作机制,协同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陕西省政协委员、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