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博物馆IP实景“探案”教育项目落地陕西

来源:西安日报 2025-07-19 08:21

cb314b63997e2c10846d3e9ffbcdf713.jpeg

孩子们倾听相关知识讲解。 (受访单位供图)

当远古化石遇上沉睡记忆,当侦探推理碰撞科普教育——近日,全国首家博物馆IP实景“探案”教育项目《迈克狐博物馆迷踪之消失的乌金之心》在陕西自然博物馆正式落地。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护卫队成员了,大家要仔细留意每一个线索,在博物馆中找到神秘的‘乌金之心’。”7月17日,在陕西自然博物馆的自然展馆大厅中,一组现场集结、以孩子们为主的“侦探小分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整装待发。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别于博物馆中传统的静态展览,《迈克狐博物馆迷踪之消失的乌金之心》将整个场馆转化为大型“探案”现场。参与者化身“博物馆护卫队”成员,将跟随“神探迈克狐”的脚步,在鳞木化石展柜、矿工用品展区、矿队足迹墙等12个博物馆实景空间中寻找线索。

从破解“植物成煤说”的科学谜题,到解析矿队数字密码,每一步推理都伴随着知识点的解锁。这种“剧情驱动+任务闯关”的模式,打破了单向灌输的教育壁垒。孩子们在寻找“消失的乌金之心”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石炭二叠纪鳞木化石的形成原理,还通过分类成煤植物、还原成煤过程等互动任务,直观掌握煤炭形成的科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沉浸式活动尤其着重深挖陕西煤炭文化,将其与地质科学、红色历史的在地性巧妙融合。剧情中,“乌金之心”化石不仅是远古植物的见证,更承载着陕西省185煤田地质勘探队的奋斗记忆。参与者们在追踪线索时,还会解锁“神府煤田勘探史”。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剧情,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责任、坚守与承诺,以及“艰苦奋斗、献身煤海”的精神传承。

“以前我们只知道陕西是历史大省,确实不太了解这里还有这么深沉、让人感动的煤炭故事,经过参加这场‘探案’,我和孩子都很长知识。”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女士说。

“作为陕西自然博物馆全新开启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我们在《迈克狐博物馆迷踪之消失的乌金之心》中,实现学科融合、场景再造、价值引领的三重教育创新,让博物馆从‘陈列空间’变为‘沉浸式学习剧场’。”陕西自然博物馆科学普及部主任党菁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让博物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精神的熔炉,“当孩子们收获‘游戏’带来的快乐之时,也能聆听到历史的回声,接受精神的传承。”

据悉,该项目将在陕西自然博物馆持续运营一年时间。后续,陕西自然博物馆还将推出3个系列IP主题活动,进行更多跨学科博物馆科普与IP魅力融合的创新文博实践。(记者 孙欢)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