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频道 专家谈

专家谈|赵锐: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陕西发展战略升级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7-03-16 11:40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陕西作为第三批试点地区,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布局新版图的重要支点,这既是“十三五”时期陕西迎来的最大发展机遇,也将对全省发展战略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一、提升发展战略格局】

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使陕西进入了国家1+3+7自由贸易试验区梯度发展格局,更重大的意义在于,陕西第一次站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陕西既得新一轮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又肩负着内陆地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大使命,这一新的历史维度,势必推动发展格局全面提升。

建设自贸试验区无疑是陕西跨上更高层次平台的机遇,与之相应,必须加快发展战略升级才能适应新平台的要求,才能把握住难得的发展契机。要以更全局的意识、更长远的眼光、更宏阔的气度,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以全球化视野提升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加快区域合作与国际融合,努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国家选择在陕西设立自贸试验区,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西部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定位和作用决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陕西的”自贸试验区,而是“西部的”“全国的”自贸试验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是只为谋陕西自身的发展,也不是只求一地一域的进步,必须以改革先行者的角色,站在全国发展战略格局的高度,全面提升对西部地区的支撑引领作用,带动西部其他省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

【二、升级要素配置平台】

自贸试验区建设将为陕西提供聚集生产要素的高端平台,这种“一线平台”所形成的洼地效应,影响范围和辐射广度远远超出陕西现有的任何平台,使陕西真正拥有了对全国乃至国际资源要素进行主动配置的能力。这也正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对陕西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本所在。

要素平台的升级使陕西面临新的发展条件。一方面,资源配置的广度大幅拓展,可实现省外、境外要素“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资源配置的质量大幅提升,更多优质要素加速向心聚集。这将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使产业“跳出陕西”“借力发展”甚至“无中生有”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而新的发展可能性必定与资源配置能力成正比,即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水平、服务能力将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要素平台升级,必须按照全国化、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战略需求,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复制推广已建立的4个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非复制类的自主改革创新,增强要素吸引力,并以此引领带动全省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

【三、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推动陕西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放格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幅拓展。二是开放的内涵更加丰富,既要融入国际经济、文化格局,也要加强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省份之间的务实合作。

自贸试验区所形成的对外开放新形势,促使陕西必须提升战略定位,从国家层面全方位塑造开放新格局。一方面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立足“一带一路”沿线,而不限于“向西开放”,在地理空间上全面拓展开放地区。另一方面扩大开放领域,立足经贸合作,发挥自贸试验区陕西特色优势,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

引领带动“西部开放”也是陕西提升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在国际产能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必须打破“围墙思维”,积极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省份的优质资源,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带动其他省份共建共享对外开放新高地。

【四、深化追赶超越内涵】

自贸试验区建设将为陕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加快推进追赶超越。同时,自贸试验区所形成的新条件、新优势、新形势,又丰富了陕西发展的内涵,推动追赶超越战略的进一步提升。作为全国开放型经济布局的重要支点,陕西实施追赶超越战略提出的“我是谁、追赶谁、超越谁”的问题,也将面临新的诠释。

在全国开放发展新格局中,自贸试验区建设使陕西成为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在这个角色位置上,对“我是谁”的理解,不仅包括看清自身的优劣势,还应该包括明确责任与担当、职能和作用。即在全国对外开放战略中,陕西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在西部地区培育开放型经济中,陕西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追赶谁、超越谁”的目标、内容、领域也将进一步丰富。

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意义不仅是在经济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推进体制改革。从这个层面看,陕西实施追赶超越战略,将更多增加在改革创新、制度引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应将全面深化改革催生内生动力,作为提升追赶超越战略的重要内容。(作者 赵锐 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